憐貧恤老的成語故事

拼音lián pín xù lǎo
基本解釋同情和體恤貧窮年老的人。
出處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六回:“如今上了年紀,越發憐貧恤老的了。”
憐貧恤老的典故
王熙鳳連了宗的遠方親戚王狗兒靠種農活為生,王家祖上也是京官,后家道衰落。王狗兒不如意在家生悶氣,岳母劉姥姥數落他不會生計,突然她想到王家遠方親戚王熙鳳是榮國府賈二爺的夫人,聽說她很會憐貧恤老,不妨去找她幫助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憐貧恤老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妖不勝德 | 《史記·殷本紀》:“臣聞妖不勝德。” |
國中之國 |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六章:“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‘國中之國’,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舉行愛國運動,無不恨恨不已。” |
壓歲錢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,散押歲錢、荷包、金銀錁,擺上合歡宴來。” |
哀而不傷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八佾》:“子曰:‘《關雎》,樂而不淫,哀而不傷。’” |
斗唇合舌 | 南唐·劉崇遠《金華子雜編》卷上:“韓三十五老大漢向同年覓得一副使,而更學斗唇合舌。” |
汗牛充棟 | 唐 柳宗元《文通先生陸給事墓表》:“其為書,處則充棟宇,出則汗牛馬。” |
巧上加巧 | |
供不應求 | 《茅盾選集 長春南關行》:“現在接受了南方六個單位的訂貨單,每天生產一至二噸,供不應求。” |
飛檐走壁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26回:“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。” |
驚鴻艷影 | 清·王韜《鵑紅女史》:“遙見樓頭有一女子憑欄臨波凝睇,素妝淡服,豐神絕世,驚鴻艷影,湖水皆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