變化無方的成語故事

拼音biàn huà wú fāng
基本解釋方:方向,引申為準(zhǔn)則。善于變化沒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。形容行動不因循守舊,變化多端。
出處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魏志·袁紹傳》:“曹公善用兵,變化無方,眾雖小,未可輕也,不如以久持之。”
變化無方的典故
東漢末期,袁紹和曹操從小是十分要好的朋友,世事變化無方,為了爭奪天下,兩人成為不共戴天的仇人。董卓要廢漢自立,袁紹起兵反對,曹操成為袁紹手下的奮武將軍。董卓死后,曹操的力量日益強(qiáng)大,以許昌為大本營與劉備、袁紹等對立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變化無方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隨機(jī)應(yīng)變 | 《舊唐書 郭孝恪傳》:“建德遠(yuǎn)來助虐,糧運(yùn)阻絕,此是天喪之時。請固武牢,屯軍氾水,隨機(jī)應(yīng)變,則易為克殄。” |
金戈鐵馬 | 《新五代史 李襲吉傳》:“金戈鐵馬,蹂踐于明時。” |
改過遷善 | 《周易 益》:“君子以見善則遷,有過則改。” |
眾多非一 | 漢 王充《論衡 別通》:“孔子道美,故譬以宗廟,眾多非一,故喻以百官。” |
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 | 宋·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“然則何時而樂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乎!’” |
秋水伊人 | 《詩經(jīng) 秦風(fēng) 蒹葭》:“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;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 |
秣馬厲兵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六年》:“搜乘補(bǔ)卒,秣馬利兵,修陳固列。” |
掉以輕心 | 唐 柳宗元《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》:“故吾每為文章,未嘗敢以輕心掉之。” |
安于現(xiàn)狀 | 王朝聞《論鳳姐》第11章:“這樣的夢境,與我那不安于現(xiàn)狀又不能改變現(xiàn)狀的生活實(shí)際有關(guān)。” |
皮開肉綻 | 元 鄭廷玉《楚昭王疏者下船》:“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