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瞪口呆的成語故事

拼音mù dèng kǒu dāi
基本解釋瞪:睜大眼睛直視;呆:發(fā)愣。眼睛大睜;眼珠發(fā)直;張嘴說不出話來。形容因恐懼而失神發(fā)愣的樣子。
出處元 無名氏《賺蒯通》第一折:“嚇得項王目瞪口呆,動彈不得。”
目瞪口呆的典故
西漢初年,韓信被封為齊王,丞相蕭何擔心韓信兵權太大,就找樊噲共商計策。樊噲自鳴得意,連夸自己是如何斗敗項羽,嚇得他目瞪口呆,從而保住主公。面對這淮陰一餓夫且手無縛雞之力的韓信,只須叫一兩個人就可以把他一刀兩斷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目瞪口呆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樂道安命 | 南朝·宋·鮑照《園葵賦》:“蕩然任心,樂道安命。” |
經幫緯國 | 唐·李世民《授長孫無忌司徒詔》:“是以經邦緯國必俟曹之勛,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。” |
俯拾即是 | 唐 司空圖《二十四詩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諸鄰。” |
上氣不接下氣 |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七回:“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,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。” |
用智鋪謀 | 明·無名氏《暗度陳倉》第二折:“韓元帥率領軍卒,驅將校用智鋪謀。” |
暈頭轉向 | 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兒子居然變了,而且變得這么快!” |
金光閃閃 | 《新編五代史平話·唐史》:“面上金光閃閃,手中雪刃輝輝。” |
大惑不解 | 莊周《莊子 天地》:“大惑者,終身不解;大愚者,終身不靈。” |
窮家富路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23回:“再者銀子雖多,賢弟只管拿去。俗語說得好:‘窮家富路。’” |
草菅人命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11卷:“所以說為官做吏的人,千萬不要草菅人命,視同兒戲!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