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霆之怒的成語故事

拼音léi tíng zhī nù
基本解釋雷霆:霹靂。象霹靂一樣的盛怒。形容憤怒到了極點。
出處《三國志 吳志 陸遜傳》:“今不忍小忿,而發雷霆之怒,違垂堂之戒,輕萬乘之重,此臣之所惑也。”
雷霆之怒的典故
公元229年,孫權稱帝,國號吳,建都建業。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想與東吳結成同盟。孫權封他為燕王,沒想到公孫淵出爾反爾,殺了吳國派去的使臣。孫權聽后大發雷霆之怒,準備出兵渡海討伐公孫淵,被大將陸遜等勸止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雷霆之怒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厭其煩 | 宋 袁燮《挈齋集》:“贄之先君,不憚其煩,而帝每不能聽。” |
小人得志 | 南朝·宋·何承天《為謝晦檄京邑》:“若使小人得志,君子道消。” |
斬草除根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六年》:“為國家者,見惡,如農夫之務去草焉……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 |
有兩下子 | 歐陽山《三家巷》:“蔣介石這個角色還是有兩下子的。” |
寧為雞口,毋為牛后 | 章炳麟《社會通詮商兌》:“寧為雞口,毋為牛后,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,寧自啖而不足。” |
奇才異能 | 唐 吳兢《貞觀政要 擇宮》:“臣愚豈敢不盡情,但今未見有奇才異能。” |
同心合力 | 《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危急關頭 | 王朔《一半是火焰,一半是海水》:“我對她也很好,一方面是感激她在危急關頭毫不猶豫地站在我一邊。” |
衣錦還鄉 | 《南史 劉之遴傳》:“武帝謂曰:‘卿母年德并高,故會卿衣錦還鄉,盡榮養之理。’” |
千絲萬縷 | 宋 辛棄疾《蝶戀花》:“會少離多看兩鬢。萬縷千絲,何況新來病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