怨天憂人的成語故事

拼音yuàn tiān yōu rén
基本解釋怨:怨恨;天:命運;憂:責怪。怨恨天命,責怪別人。形容遇到不稱心的事情一味歸咎客觀,埋怨別人。
出處先秦 孔子《論語 憲問》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學而上達。”
怨天憂人的典故
春秋時期,孔子終生為實現自己的主張而忙碌奔波,很少人采納他的政治主張,孔子對學生發感慨,子貢問為什么?孔子說自己不怨天、不尤人,下學而上達。努力學習一些平常的知識,卻透徹了解很多的道理,只有老天才了解自己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怨天憂人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怪誕不經 | 明 凌濛初《<二刻拍案驚奇>原序》:“有如《西游》一記,怪誕不經,讀者皆知其謬。” |
遏惡揚善 | 《周易 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惡揚善,順天休命。” |
謳功頌德 | 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周本紀》:“民皆歌樂之,頌其德。” |
一夕一朝 | 《朱子語類》卷十三:“所以圣人垂戎謂:臣弒父,非一夕一朝之故,其所由來者漸矣。” |
刑期無刑 | 語出《書 大禹謨》:“刑期于無刑。” |
進本退末 | 西漢 桓寬《鹽鐵論 本議》:“愿罷鹽鐵酒榷均輸,所以進本退末,廣利農業便也。” |
男女授受不親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親,禮也。” |
空費詞說 | 明·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卷三十三:“仆有一計,于兄甚便。只恐兄溺 枕席之愛,未必能行,使仆空費詞說耳!” |
時易世變 | 晉 魯褒《錢神論》:“當今之急,何用清談?時易世變,古今異俗。” |
空口無憑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7回:“空口無憑的話,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