萍水相逢的成語故事

拼音píng shuǐ xiāng féng
基本解釋萍:浮萍;是隨風飄蕩;聚散離合不定的一種厥類植物。像浮萍隨水飄泊;偶然聚在一起。比喻互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。
出處唐 王勃《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》:“萍水相逢,盡是他鄉之客?!?/p>
王勃字子安,是唐初著名的文學家。他少年時便很有才學,6歲時就能寫文章,而且寫得又快又好;14歲時,已能即席賦詩。王勃與楊炯、盧照鄰、駱賓王以文辭齊名,合稱“初唐四杰”。他15歲應舉及第,曾經擔任參軍(將軍府的重要幕僚),后因罪免官。公元676年,王勃去交趾(在今越南境內)探望做縣令的父親。途經洪都(今江西南昌)時,都督閻伯嶼因重修的滕王閣落成,定于九月九日重陽節在那里宴請文人雅士和賓客朋友。他的女婿吳子章很有文才,閻伯嶼叫他事先寫好一篇序文,以便到時當眾炫耀。王勃是當時有名文士,也在被請之列。宴會上,閻伯嶼故作姿態,請來賓為滕王閣作序。大家事先都無準備,所以都托辭不作。請到王勃時,他卻并不推辭,當場揮毫疾書,一氣呵成,寫就了著名的《滕王閣序》,各賓客看了一致稱好。閻伯嶼讀后也深為欽佩,認為這篇序文比自己女婿寫的要高明得多,也就不再讓吳子章出場著文了?!峨蹰w序》構思精絕,文氣通順暢達,而又縱橫交錯。序文在鋪敘盛會勝景的同時,也流露出王勃壯志難酬的感慨:“關山難越,誰悲失路之人?萍水相逢,盡是他鄉之客?!边@幾句的意思是:關山重重,難以攀越,有誰為失路的人悲哀?今天與會的人像萍浮水面,偶然相遇,都是他鄉之客。表達了他生不逢時,慨嘆自已命運不佳的心情。不久,王勃離開洪都,前往交趾。不幸的是在渡海時遇難,死時才26歲。
萍水相逢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萍水相逢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博學多聞 | 《文子 精誠》:“雖博學多聞,不免于亂?!?/td> |
眼空一世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腹飽萬言,眼空一世?!?/td> |
勢力之交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張耳陳余傳贊》:“勢力之交,古人羞之?!?/td> |
暮史朝經 | 元·無名氏《劉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螢窗雪案,暮史朝經。” |
風流才子 | 唐 元稹《鶯鶯傳》:“清潤潘郎玉不如,中庭蕙草雪消初。風流才子多春思,腸斷蕭娘一紙書?!?/td> |
群龍無首 | 《周易 乾》:“用九,見群龍,無首,吉。” |
知其不可而為之 |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路宿于石門。晨門曰:‘奚自?’子路曰:‘自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?’” |
觸目皆是 | 魯迅《華蓋集續編 一點比喻》:“北京真是人海,情形可大不相同了,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。” |
角巾素服 | |
直搗黃龍 | 元 脫脫等《宋史 岳飛傳》:“飛大喜,語其下曰:‘今番直抵黃龍府,與諸君痛飲耳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