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言不遜的成語故事

拼音chū yán bù xùn
基本解釋言:話;說;出言:說話;遜:謙讓;恭順。說話不客氣;沒有禮貌。也作“出口不遜。”
出處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張郃傳》:“圖(郭圖)慚,又更譖郃曰:‘郃快軍敗,出言不遜。’郃懼,乃歸太祖。”
出言不遜的典故
張邰原是三國時袁紹手下的一員戰將。 袁紹有一次與曹操在官渡大戰。袁紹派大將淳于瓊督運糧草,屯積在烏巢。曹操于是趕往烏巢襲擊淳于瓊。 張邰勸諫袁紹說:曹操兵士雖然比我軍少,但都是精兵,萬一 淳于瓊守不住烏巢,就糟了,我以為應該派重兵支援烏巢。 袁紹的另一名大將郭圖說:張邰說的不是好計策。我看應該先 襲擊曹操的大本營,這樣,曹操一定會回去救援,烏巢之圍便不救自解了。 張邰聽了,不同意郭圖的意見,說:曹操兵營易守難攻,不可能 很快攻下。如果淳于瓊被擒,我們斷了糧草,就輸定了。 袁紹覺得自己的兵力遠勝于曹操,于是采取郭圖的方案,只派遣小部隊救援淳于瓊,而用重兵攻打曹操的大本營。曹操嚴密防守,袁紹無法將曹操的大本營攻破。曹決襲擊烏巢成功,用大火燒了袁紹屯在烏巢的糧草,這一來,袁紹的軍心動搖、不戰自敗。 郭圖知道這次失敗是由于自己的計策不當造成的,便采取惡人 先告狀的辦法,向袁紹誣告說: 張邰對吃了敗仗竟然幸災樂禍,說話也很傲慢無禮。 張邰知道后,生怕袁紹遷怒于他,于是投奔曹操。他對曹操說: 郭圖對袁紹說我幸災樂禍,出言不遜,我只能來投奔你了。 曹操說:你來投奔我,就像韓信投奔劉邦一樣正確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出言不遜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正本溯源 | 清·戴震《<孟子字義疏證>序》:“孔子既不得位,不能垂諸制度禮樂,是以為之正本溯源。” |
邇安遠至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子路》:“葉公問政,子曰:‘近者說,遠者來。’” |
知無不言,言無不聽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時素臣正在得君,真個知無不言,言無不聽。旬月之內,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。” |
鼠憑社貴 | 南朝 梁 沈約《恩幸傳論》:“曾不知鼠憑社貴,狐藉虎威,外無逼主之嫌。” |
匡亂反正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太史公自序》:“仲尼悼禮廢樂崩,追修經術,以達王道,匡亂世反之于正。” |
顧后瞻前 | 《封神演義》第五三回:“你往我來,遭著兵刃命隨傾;顧后瞻前,錯了心神身不保。” |
意氣風發 | 三國 魏 曹植《魏德論》:“武皇之興也,以道凌殘,義氣風發。” |
勞民傷財 | 《元史 李元禮傳》:“而又勞民傷財,以奉土木。” |
愛才如渴 | 清·葉燮《原詩·外篇上》:“嫉惡甚嚴,愛才若渴,此韓愈之面目也。” |
空口無憑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7回:“空口無憑的話,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