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非木石的成語故事

拼音rén fēi mù shí
基本解釋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,容易為外界事物所打動,不同于無生命、無知覺、無感情的樹木石頭。
出處西漢 司馬遷《報任安書》:“身非木石,獨與法吏為伍,深幽囹圄之中,誰可告訴者?”
人非木石的典故
西漢時期,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因漢將李陵攻打匈奴失敗被迫投降一事,為李陵說了情,遭到了宮刑并被關入大牢,面對這奇恥大辱,他只好給好友任安寫信傾訴他的不幸:“身非木石,獨與法吏為伍,深幽囹圄之中,誰可告訴者?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人非木石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釋車下走 |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行數百數,以駒為不疾,奪轡代之;御可數百步,以馬為不進,盡釋車而走。” |
夢幻泡影 | 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應化非真分》: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、幻、泡、影,如露,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。” |
鼠憑社貴 | 南朝 梁 沈約《恩幸傳論》:“曾不知鼠憑社貴,狐藉虎威,外無逼主之嫌。” |
匡亂反正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太史公自序》:“仲尼悼禮廢樂崩,追修經術,以達王道,匡亂世反之于正。” |
防患于未然 | 《周易 既濟》:“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。《樂府詩集 君子行》:“君子防未然。” |
存而不議 | 唐·獨孤及《仙掌銘并序》:“后代揭厲于玄蹤者,聆其風而駭之,或謂詼詭不經,存而不議。” |
神出鬼入 | 《淮南子 兵略訓》:“善者之動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 |
春山如笑 | 宋·郭熙《林泉高致·山水訓》:“春山澹冶而如笑,夏山蒼翠而如滴,秋山明凈而如妝,冬山慘淡而如睡。” |
極重不反 | 清·陳確《答張考夫書》:“今《大學》之為圣經,已成極重不反之勢。” |
離弦走板 |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12章:“您哪,也當過解放軍呀,花一點,也不能算是離弦走板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