甚囂塵上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èn xiāo chén shàng
基本解釋甚:很;囂:喧鬧。原指軍營中人聲喧嘩;塵土飛揚。形容傳播消息;議論紛紛。現多指錯誤或反動言論非常囂張。
出處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六年》:“甚囂,且塵上矣。”
甚囂塵上的典故
春秋時期,晉國襲擊鄭國,鄭國向楚國求援,楚共王親率大軍援鄭,楚軍趁晉軍毫無防備逼近晉軍前陣,想迫使晉軍投降,晉厲王采納范文子的兒子的填灶蓋井的建議,于是晉軍營塵土飛揚,騰地列陣,楚共王輕敵結果被晉軍打敗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甚囂塵上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弦外之響 | 王國維《人間詞話》四二:“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,惜不于意境上用力,故覺無言外之味,弦外之響。” |
遁世離俗 | 《楚辭·九章·悲回風》“望大河之洲渚兮,悲申徒之抗跡”漢·王逸注:“申徒狄也,遇暗君遁世離俗,自擁石赴河,故言抗跡也。” |
有去無回 | 柯崗《逐鹿中原》第11章:“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,有去無回了!” |
來蹤去跡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6卷:“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,今番殺人一事,定有干涉,只是不敢問他,卻也懷著鬼胎。” |
知其不可而為之 |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路宿于石門。晨門曰:‘奚自?’子路曰:‘自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?’” |
節哀順變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檀弓下》:“喪禮,哀戚之至也;節哀,順變也。君子念始之者也。” |
滿招損,謙受益 | 《尚書 大禹謨》:“滿招損,謙受益,時乃天道。” |
風和日麗 | 清 吳趼人《痛史》:“是日風和日麗,眾多官員,都來祭奠。” |
難上加難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七回:“所有上條陳一事,竟是難上加難。” |
罪上加罪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:“見今縣里告下忤逆,如今又打死小四,罪上加罪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