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露圭角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ù lù guī jiǎo
基本解釋圭角:圭玉的棱角。比喻才干不外露。
出處西漢 戴圣《禮記 儒行》“毀方而瓦合”鄭玄注“去已之大圭角,下與眾小人合也。”孔穎達疏“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。言儒者身恒方正,若物有圭角;不欲異眾過甚,去其大圭角,言猶有小圭角也
暫未找到成語不露圭角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不露圭角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震耳欲聾 | 沙汀《呼嚎》:“每座茶館里都人聲鼎沸,而超越這個,則是茶堂倌震耳欲聾的吆喝聲。” |
物阜民安 | 《后漢書·劉陶傳》:“夫欲民殷財阜,要在止役禁奪。” |
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 | 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。” |
戶限為穿 | 唐 李綽《尚書故實》:“(智永禪師)積年學(xué)書,禿筆頭十甕,每甕皆數(shù)石。人來覓書,并請題頭者如市,所居戶限為之穿穴。” |
言而無信 | 《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為言?” |
功成名就 | 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譽不可虛假。” |
因噎廢食 | 漢 劉向《說苑》:“一噎之故,絕谷不食。” |
時至運來 | 南朝 宋 顏延之《大筮箴》:“時至運來,當(dāng)在三五。” |
海底撈月 | 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驚奇》第27卷:“先前的兩個轎夫,卻又不知姓名住址,有影無蹤,海中撈月,眼見得一個夫人送在別處去了。” |
團團轉(zhuǎn) | 蘇青《結(jié)婚十年》第四章:“于是我急得在房中團團轉(zhuǎn):出去呢?不出去呢?換衣服呢?還是不換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