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規曹隨的成語故事

拼音xiāo guī cáo suí
基本解釋蕭何定下的政策規章制度;曹參全盤繼承。借指后人沿襲前人遺制。蕭:蕭何;西漢初年丞相;規:規矩;規章;曹:曹參;蕭何死后;繼任丞相;隨:跟隨;沿襲。
出處漢 揚雄《解嘲》:“夫蕭規曹隨,留侯畫策,陳平出奇,功若泰山,響若阺隤。”
蕭規曹隨的典故
剛即位的漢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請人喝酒聊天,好像根本就不用心為他治理國家似的。惠帝感到很納悶,又想不出個所以然來,只以為是曹相國嫌他太年輕了,看不起他,所以就不愿意盡心盡力來輔佐他。惠帝左想右想總感到心里沒底,有些著急。
有一天,惠帝就對在朝廷擔任中大夫的曹窯(曹參的兒子)說:“你休假回家時,碰到機會就順便試著問問你父親,你就說:‘高祖剛死不久,現在的皇上又年輕,還沒有治理朝政的經驗,正要丞相多加輔佐,共同來把國事處理好。可是現在您身為丞相,卻整天與人喝酒閑聊,一不向皇上請示報告政務;二不過問朝廷大事,要是這樣長此下去,您怎么能治理好國家和安撫百姓呢?’你問完后,看你父親怎么回答,回來后你告訴我一聲。不過你千萬別說是我讓你去問他的。”曹窯接受了皇帝的旨意,休假日回家,找了個機會,一邊侍候他父親,一邊按照漢惠帝的旨意跟他父親閑談,并規勸了曹參一番。曹參聽了他兒子的話后,大發脾氣,大罵曹窯說:“你小子懂什么朝政,這些事是該你說的呢?還是該你管的呢?你還不趕快給我回宮去侍候皇上。”一邊罵一邊拿起板子把兒子狠狠地打了一頓。
曹窯遭了父親的打罵后,垂頭喪氣的回到宮中,并向漢惠帝大訴委曲。惠帝聽了后就更加感到莫名其妙了,不知道曹參為什么會發那么大的火。
第二天下了朝,漢惠帝把曹參留下,責備他說:“你為什么要責打曹窯呢?他說的那些話是我的意思,也是我讓他去規勸你的。”曹參聽了惠帝的話后,立即摘帽,跪在地下不斷叩頭謝罪。漢惠帝叫他起來后,又說:“你有什么想法,請照直說吧!”曹參想了一下就大膽地回答惠帝說:“請陛下好好地想想,您跟先帝相比,誰更賢明英武呢?”惠帝立即說:“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論呢?”曹參又問:“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蕭何相國相比,誰強呢?”漢惠帝笑著說:“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蕭相國。”
曹參接過惠帝的話說:“陛下說得非常正確。既然您的賢能不如先帝,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蕭相國,那么先帝與蕭相國在統一天下以后,陸續制定了許多明確而又完備的法令,在執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,難道我們還能制定出超過他們的法令規章來嗎?”接著他又誠懇地對惠帝說:“現在陛下是繼承守業,而不是在創業,因此,我們這些做大臣的,就更應該遵照先帝遺愿,謹慎從事,恪守職責。對已經制定并執行過的法令規章,就更不應該亂加改動,而只能是遵照執行。我現在這樣照章辦事不是很好嗎?”漢惠帝聽了曹參的解釋后說:“我明白了,你不必再說了!”
曹參在朝廷任丞相三年,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,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,使西漢政治穩定、經濟發展、人民生活日漸提高。他死后,百姓們編了一首歌謠稱頌他說:“蕭何定法律,明白又整齊;曹參接任后,遵守不偏離。施政貴清靜,百姓心歡喜。”史稱“蕭規曹隨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蕭規曹隨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及時應令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回:“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令的棉袍褂,預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。” |
空空蕩蕩 |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蕩蕩,冷冷清清。” |
披肝瀝膽 | 唐 劉賁《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策》:“或有以系危之機,兆存亡之變者,臣清披肝瀝膽,為陛下別白而重言之。” |
章甫薦履 | 《文選 賈誼<吊屈原文>》:“章甫薦履,漸不可久兮。” |
骨肉離散 | 《詩經 唐風 杕杜序》:“《杕杜》,刺時也。君不能親其宗族,骨肉離散,獨居而無兄弟,將為沃所并爾。” |
無法無天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,個個人都叫他養得無法無天的。” |
人心歸向 | 《晉書·熊遠傳》:“人心所歸,惟道與義。” |
饑腸轆轆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西湖主》:“而枵腸轆轆,饑不可堪。” |
自食其果 | 茅盾《〈呼蘭河傳〉序》:“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。 |
之死靡二 | 《宋史·忠義傳一》:“若敵王所愾,勇往無前,或銜命出疆,或授職守土,或寓官閑居,感激赴義,雖所處不同,論其捐軀徇節,之死靡二,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