恬不知恥的成語故事

拼音tián bù zhī chǐ
基本解釋指對卑劣的或不光彩的行為安然處之;不以為恥。恬:安然、滿不在乎。
出處宋 呂祖謙《東萊博議 衛禮至殺邢國子》:“衛禮至行險僥幸而取其國,恬不知恥,反勒其功于銘,以章示后。”
恬不知恥的典故
王安石(1021-1086),字介甫,號半山,撫州臨川——今江西人,為神宗時宰相,主持變法(列寧曾稱其為“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”)。崔公度有口吃病,不健談,但頭腦異常清醒聰明,讀書過目不忘。他作的賦深得歐陽修、王安石、韓琦等名士的賞識。公度布衣出身,朝中無親朋可依靠,于是專以順附諂媚王安石為務,經常不分晝夜向王安石請安,即使在廁中相遇,也莫不誠惶誠恐。一次他尾隨王安石之后,手執其衣帶尾,王安石回顧疑惑不解,公度卻笑著說:“相公,您的衣帶有點污垢,我已小心地用袍袖擦干凈了。”見者無不恥笑,而他自己卻不以為恥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恬不知恥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拉幫結伙 | 章詒和《往事并不如煙·君子之交》:“看著同學三三兩兩地閑聊天,拉幫結伙地搞活動,就好像一支行進中的浩蕩隊伍單把我拋撇在外頭。” |
日月合壁 | 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日月如合壁,五星如連珠。” |
不敢茍同 | 葉赫那拉·圖鴻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臺這般說話在下可不敢茍同,紅花會劫富濟貧,替天行道。” |
故家喬木 | 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回:“余大先生道:‘自古說:“故家喬木。”果然不差。就如尊府這燈,我縣里沒不第二副。’” |
大包大攬 | 李英儒《野火春風斗古城》第四章:“他手里搖擺著酒瓶子,大包大攬地說:‘這個小姑娘,跟我投緣分。’” |
肝膽欲碎 | |
故步不離 | 清·張履祥《與陳乾初書》:“學者凡事執一時之偶見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無所進步,是以故步不離耳。” |
平淡無奇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9回:“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,說得也平淡無奇。” |
懸崖勒馬 | 元 鄭德輝《智勇定齊》:“呀,你如今船到江心補漏遲,抵多少臨崖勒馬才收騎。” |
下臨無地 | 唐·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飛閣流丹,下臨無地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