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灰復燃的成語故事

拼音sǐ huī fù rán
基本解釋熄滅的火灰又燃燒起來。比喻已停止或消失的東西又重新活動起來。復:又。
出處宋 陳亮《謝曾察院啟》:“劫火不燼,玉固如斯;死灰復燃,物有待爾。”
死灰復燃的典故
西漢時,韓安國是漢景帝與梁孝王身邊一個很受歡迎的人。但是他年輕的時候,也曾經發生過一段曲折的故事。
由于受到某件事的牽連,他被送進監獄等最后的判決下來。在監獄里有一個叫田甲的看守,對他非常不禮貌,常常毫不留情地羞辱他。有一次安國被欺負得太過份,就告訴田甲說:“你不要以為我這輩子就沒有出人頭地的一天,暫時熄了火的灰燼,難道就沒有可能再燒起來嗎?”田甲得意地說:“如果會的話,我一定會撒泡尿澆熄它。”可是,過了不久,安國無罪釋放,而且還當上了大官。這時,田甲只好低頭向韓安國認錯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死灰復燃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釋車下走 | 戰國·韓·韓非《韓非子·外儲說左上》:“行數百數,以駒為不疾,奪轡代之;御可數百步,以馬為不進,盡釋車而走。” |
丑聲遠播 | 《宋書·盧陵孝獻王義真傳》:“咸陽之酷,丑聲遠播。” |
又紅又專 | 鄧小平《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》:“絕大多數科學技術人員熱愛黨、熱愛社會主義,努力同工農兵相結合,滿腔熱情地對待自己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,作出了成績……就整個說來,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隊伍。” |
暮史朝經 | 元·無名氏《劉弘嫁婢》第三折:“小圣在生之日,螢窗雪案,暮史朝經。” |
兵荒馬亂 | 明 李唐賓《梧桐葉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馬亂,定然遭驅被擄。” |
知其不可而為之 |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路宿于石門。晨門曰:‘奚自?’子路曰:‘自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?’” |
通都大邑 | 唐 韓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強之間,而不知為備。” |
反面無情 | 明 邵璨《香囊記》:“他也是一個君主,恐怕反面無情,那時節悔之晚矣!” |
色中餓鬼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5回:“一個字便是僧,兩個字是和尚,三個字鬼樂官,四字色中餓鬼。” |
一場空 |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40回:“枉費心機空費力,雪消春水一場空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