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罐子破摔的成語故事

拼音pò guàn zǐ pò shuāi
基本解釋破罐子:比喻壞了貞操的女人或名聲不好的人。比喻已經弄壞了的事就干脆不顧。
出處周立波《暴風驟雨》第二部:“娘們走了以后,好些年來,他自輕自賤,成了習慣,破罐子破摔,不想學好了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破罐子破摔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破罐子破摔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分道揚鑣 | 北齊 魏收《魏書 拓跋志傳》:“洛陽我之豐沛,自應分路揚鑣。自今以后,可分路而行。” |
殺人不眨眼 |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》第11卷:“汝不聞殺人不眨眼將軍乎?” |
鬼怕惡人 | 舊題宋·蘇軾《艾子雜說》:“王曰‘前人已不住矣,又安敢禍之?’艾子曰:‘真是鬼怕惡人也。’” |
物盡其用 | 馬烽《典型事例》:“這倒是人盡其才,物盡其用,兩全其美。” |
力小任重 | 《周易·系辭下》:“德薄而位尊,知小而謀大,力小而任重,鮮不及矣。” |
紫陌紅塵 | 唐·劉禹錫《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,戲贈看花諸君子》詩:“紫陌紅塵拂面來,無人不道看花回。玄都觀里桃千樹,盡是劉郎去后栽。” |
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將安傅?” |
算無遺策 | 《晉書 桓玄傳》:“自謂經略指授,算無遺策。” |
樂道好古 | 《孔叢子·公儀》:“魯人有公儀體者,砥節厲行,樂道好古,恬于榮利,不事諸侯。” |
爭先恐后 | 明 屠勛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》:“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