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調不彈的成語故事

拼音gǔ diào bù tán
基本解釋陳調不再彈。比喻過時的東西不受歡迎。
出處唐·劉長卿《聽彈琴》詩:“泠泠七弦上,靜吹松風寒。古調雖自愛,今人多不彈?!?/p>
唐朝時期,詩人劉長卿寫《聽彈琴》詩:“泠泠七弦上,靜聽松風寒,古調雖自愛,今人多不彈?!备锌朗屡c人心的變化,人心不古。他以此來諷刺今人不如古人高尚,大有知音難覓的感覺。
古調不彈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古調不彈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及時應令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回:“又忙著替孫子做了一套及時應令的棉袍褂,預備開賀的那一天好穿了陪客?!?/td> |
經幫緯國 | 唐·李世民《授長孫無忌司徒詔》:“是以經邦緯國必俟曹之勛,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?!?/td> |
萬眾一心 | 清 金安清《洋務宜遵祖訓,安內攘外,自有成效說》:“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上下聯絡,萬眾一心。” |
旁若無人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刺客列傳》:“高漸離擊筑,荊柯和而歌于市中,相樂也,已而相泣,旁若無人者?!?/td> |
有膽有識 |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回:“金羽妹子,絕世聰明,有膽有識,今年也是七歲,可憐有才無命。” |
學而時習之 | 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子曰:‘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!” |
通都大邑 | 唐 韓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強之間,而不知為備。” |
漚沫槿艷 | 《太平廣記》第351卷:“某非獵食者,哀君情切,因來奉救。漚沫槿艷,不必多懷。” |
倒冠落佩 | 唐·杜牧《晚晴賦》:“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,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?!?/td> |
色中餓鬼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45回:“一個字便是僧,兩個字是和尚,三個字鬼樂官,四字色中餓鬼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