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熊入夢的成語故事

拼音fēi xióng rù mèng
基本解釋原指周文王夢飛熊而得太公望。后比喻圣主得賢臣的征兆。
出處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齊太公世家》:“西伯將出獵,卜之,曰‘所獲非龍非彲,非虎非羆;所獲霸王之輔’。”
飛熊入夢的典故
商朝末年,周文王姬昌急需一個能文能武的人來輔佐,他苦苦尋找。一天他做了一個夢,夢見一只生有雙翅的熊飛進自己的懷中。第二天他叫人占卜預(yù)示即可找到這個人,于是帶領(lǐng)人馬到渭水邊找到直鉤釣魚的姜尚,他號飛熊,從此文王如虎添翼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飛熊入夢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甕中之鱉 |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》:“孫富視十娘已為甕中之鱉,即命家童送那描金文具,安放在船頭之上。” |
形影相顧 | 《晉書·桓溫傳》:“省之惋愕,不解所由,形影相顧,隕越無地。” |
余波未平 | |
照葫蘆畫瓢 | 宋·魏泰《東軒筆錄》第一卷:“太祖笑曰:‘頗聞翰林草制,皆檢前人舊本,改換詞語,此乃俗所謂‘依樣畫葫蘆’耳,何宣力之有?’” |
饑腸轆轆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西湖主》:“而枵腸轆轆,饑不可堪。” |
拋磚引玉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時有一僧便出,禮拜,師曰:‘比來拋磚引玉,卻引得個墜子。’” |
溢于言表 | 明 朱舜水《答安東守約書三十首》:“來書十讀,不忍釋手,真摯之情,溢于言表。” |
巧上加巧 | |
滿招損,謙受益 | 《尚書 大禹謨》:“滿招損,謙受益,時乃天道。” |
禍國誤民 | 鄧小平《黨在組織戰(zhàn)線和思想戰(zhàn)線上的迫切任務(wù)》:“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,足以禍國誤民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