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聽途說的成語故事

拼音dào tīng tú shuō
基本解釋道、途:路。路上聽說來的;又在路上傳播。指隨便傳說不可靠的消息;或指沒有根據的消息。
出處先秦 孔子《論語 陽貨》:“道聽而涂(途)說,德之棄也。”
道聽途說的典故
一天,毛空告訴艾子:“一只鴨子一次生了一百個蛋。”艾子不相信。毛空又說:“是兩只鴨子生的。”艾子還是不相信。毛空又說是三只鴨子生的,艾子也不相信……這樣,最后一直增加到十只鴨子,艾子就是不信。過了一會兒,毛空又告訴艾子:“上個月天上掉下一塊三十丈長、二十丈寬的肉。”艾子也不信,毛空又縮短到二十丈長、十丈寬,艾子依然不信。艾子問毛空:“你剛才說的鴨子是誰家的?肉掉到什么地方?”毛空說:“我說的話都是在路上聽別人講的。”于是,艾子對他的學生們講道:“你們可不要像毛空那樣道聽途說!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道聽途說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肝髓流野 | 《舊唐書·蕭瑀傳》:“上奔播六年,中原之人,與賊肝髓流野,得復宗廟,遺老殘民聞輿馬音,流涕相歡。” |
旁若無人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刺客列傳》:“高漸離擊筑,荊柯和而歌于市中,相樂也,已而相泣,旁若無人者。” |
鷗鳥不下 | 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黃帝》:“海上之人好漚鳥者,每旦之海上,從漚鳥游,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……明日之海上,漚鳥舞而不下也。” |
反求諸己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發,發而不中,不怨勝己者,反求諸己而已矣。” |
掃地出門 |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84回:“有七八年的,也有三四年的,也有昨年的,也還有幾次利息還過的。要是清白掃地出門,總得兩千兩。” |
曉以大義 | 吳玉章《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》第十四篇:“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,合欲曉以大義。” |
心直口快 | 元 張國賓《羅李郎》第四折:“哥哥是心直口快射糧軍,哥哥是好人。” |
道山學海 | 明·無名氏《鳴鳳記·鄒林游學》:“道山學海功非淺,孔思周情文可傳。” |
休戚是同 | 《晉書·王導傳》:“吾與元規休戚是同,悠悠之談,宜絕智者之口。” |
各盡所能,按勞分配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