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給家足的成語故事

拼音rén jǐ jiā zú
基本解釋給:富裕,充足。家家戶戶豐衣足食。
出處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平準書》:“漢興七十余年,國家無事,非遇水旱之災,民則人給家足。”
人給家足的典故
戰國時期,宋國工匠出身的墨翟對儒學繁瑣的“禮”不滿,就另立新學說,主張“非儒”。墨家成員提倡“節用”與“節葬”,住土房吃粗飯穿麻衣,成員內部互相救助,嚴守紀律,服從首領,強調加強農業,節省用度,人人飽暖,家家富足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人給家足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超俗絕世 | 漢·趙壹《非草書》:“夫杜崔張之,皆有超俗絕世之才,博學余暇游手于斯。” |
章甫薦履 | 《文選 賈誼<吊屈原文>》:“章甫薦履,漸不可久兮。” |
多多益善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上曰:‘于君何如?’曰:‘臣多多而益善耳。’” |
暈頭轉向 | 周而復《上海的早晨》第三部:“巧珠奶奶聽得暈頭轉向。完全出乎他的意料,兒子居然變了,而且變得這么快!” |
四書五經 | 漢 班固《白虎通 五經》:“五經何謂?謂《易》、《尚書》、《詩》、《禮》、《春秋》也。宋 朱熹著有《四書集注》。 |
止沸益薪 | 明·李贄《為黃安二上人書》之三:“對高潔人談高潔,已為止沸益薪,況高潔十倍哉!” |
拋磚引玉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時有一僧便出,禮拜,師曰:‘比來拋磚引玉,卻引得個墜子。’” |
春山如笑 | 宋·郭熙《林泉高致·山水訓》:“春山澹冶而如笑,夏山蒼翠而如滴,秋山明凈而如妝,冬山慘淡而如睡。” |
促膝談心 |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大郎置酒相待,促膝談心,甚是款洽。” |
心急如焚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7回:“我越發覺得心急如焚,然而也是沒法的事,成日猶如坐在針氈上一般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