驢唇不對馬嘴的成語故事

拼音lǘ chún bù duì mǎ zuǐ
基本解釋比喻說話寫文章;前言不搭后語;兩不相合。
出處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第19卷:“驢唇馬嘴夸我解問,十轉五繞你從朝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驢唇不對馬嘴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驢唇不對馬嘴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墨守成規 | 清 黃宗羲《錢退山詩文序》:“如鐘嶸之《詩品》,辨體明宗,固朱嘗墨守以為準的也。” |
經幫緯國 | 唐·李世民《授長孫無忌司徒詔》:“是以經邦緯國必俟曹之勛,燮理陰陽允歸鍾華之望。” |
聾者之歌 | 《淮南子 原道》:“夫內不開于中,而強學問者,不入于耳而不著于心,此何以異于聾者之歌也,效人為之而無以自樂也,聲出于口則越而散矣。” |
僧多粥少 | 王朔《浮出海面》:“國家有困難,僧多粥少,為國分憂嘛。” |
野心勃勃 | 清 陳天華《獅子吼》:“這一位大帝野心勃勃,就想把世界各國盡歸他的字下。” |
又紅又專 | 鄧小平《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》:“絕大多數科學技術人員熱愛黨、熱愛社會主義,努力同工農兵相結合,滿腔熱情地對待自己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,作出了成績……就整個說來,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隊伍。” |
損人不利己 | 魯迅《書信 致曹聚仁》:“只有損人而不利己的事,我是反對的。” |
寧為雞口,不為牛后 | 《戰國策·韓策一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異于牛后乎?” |
平淡無奇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9回:“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,說得也平淡無奇。” |
通都大邑 | 唐 韓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強之間,而不知為備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