漁人之利的成語故事

拼音yú rén zhī lì
基本解釋漁人:比喻第三者。比喻雙方爭執(zhí)不下,兩敗俱傷,讓第三者占了便宜。
出處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驚奇》第16卷:“他日可以在里頭看景生情,得些漁人之利。”
漁人之利的典故
戰(zhàn)國時期趙國準(zhǔn)備攻打燕國,燕王派蘇代去趙國勸阻趙王,給他講述一只河蚌在岸上曬太陽,鷸去啄它,蚌夾住鷸鳥的長嘴,雙方爭執(zhí)不讓,最后被一個漁翁輕易擒住的故事。如果燕趙發(fā)生戰(zhàn)爭,秦國就像漁翁那樣吞并燕趙。趙王放棄了戰(zhàn)爭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漁人之利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親上作親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90回:“又聽見二奶奶說,寶玉的事,老太太總是要親上作親的,憑誰來說親,橫豎不中用。” |
一葉知秋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說山川》:“以小明大,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,睹瓶中之冰,而知天下之寒。” |
胡作非為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:“或誣好吃懶做,或誣胡作非為。” 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清·張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櫛沐甚凈。” |
胸?zé)o大志 | 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36章:“至于回、革等人,實系凡庸之輩,胸?zé)o大志,三年來觀望風(fēng)色,動搖不前。” |
慘不忍睹 | 清 黃小配《洪秀全演義》:“尸首堆積,慘不忍睹。” |
貧賤不移 | 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富貴不能淫,貧賤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。” |
自己人 | 錢鐘書《圍城》:“自己人之間,什么臭架子、壞脾氣都行;笑容愈親密,禮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。” |
長命富貴 | 《舊唐書 姚崇傳》:“經(jīng)云:‘求長命得長命,求富貴得富貴。’” |
拭目以待 | 明 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:“朝廷舊臣,山林隱士,無不拭目以待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