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人皆曰可殺的成語故事

拼音guó rén jiē yuē kě shā
基本解釋皆:都;可:能。罪大惡極,全國人民都說他該殺
出處戰(zhàn)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梁惠王》:“國人皆曰可殺,然后察之。”
國人皆曰可殺的典故
戰(zhàn)國時期,孟子與齊宣王談?wù)撽P(guān)于選拔人才的問題,孟子認為國君選拔人才應(yīng)該不論地位高低與關(guān)系的親疏,關(guān)鍵在于看重人的才能賢能程度。在對于免職與開除問題,應(yīng)該征詢國人的意見,如果國人認為他確實可殺,就應(yīng)該殺了他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國人皆曰可殺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干凈利落 | 趙樹理《李家莊的變遷》:“不是老人家,誰能做這樣干凈利落?” |
夢幻泡影 | 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(jīng) 應(yīng)化非真分》:“一切有為法,如夢、幻、泡、影,如露,亦如電,應(yīng)作如是觀。” |
意氣風發(fā) | 三國 魏 曹植《魏德論》:“武皇之興也,以道凌殘,義氣風發(fā)。” |
心里有鬼 | 莫應(yīng)豐《將軍吟》第28章:“你這個小子,心里有鬼,不甘心。” |
篤近舉遠 | 唐·韓愈《原人》:“故圣人一視而同仁,篤近而舉遠。” |
繩鋸木斷 | 宋 羅大經(jīng)《鶴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錢,千日一千,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。” |
拉大旗作虎皮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答徐懋庸并關(guān)于抗日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問題》:“首先應(yīng)該掃蕩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著自己,去嚇唬別人。” |
同心合力 | 《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反老還童 | 清 翟灝《通俗編 識馀》:“《急就章》‘長樂無極老復丁’即《參同契》所云老翁復丁壯也,今變之曰反老還童。” |
喔咿儒睨 | 戰(zhàn)國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栗斯,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