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甘共苦的成語故事

拼音tóng gān gòng kǔ
基本解釋共同享受幸福;共同承擔苦難。比喻同歡樂;共患難。甘:甜;苦:苦難。
出處西漢 劉向《戰國策 燕策一》:“燕王吊死問生,與百姓同其甘苦?!?/p>
戰國時,燕國太子姬平繼承了王位,史稱燕昭王。怎么治理,才能富民強國,燕昭王真感到束手無策。一天,他聽說郭隗善出點子,很有計謀。于是趕緊派人去把郭魄請來,對他說:“你能否替我找到一個有本領的人,幫我強國復仇?”郭魄說:“只要你廣泛選拔有本領的人,并且要親自去訪問他,那么,天下有本領的人就都會投奔到燕國來。”“那么我去訪問哪一個才好呢?”郭隗回答說:“先重用我這個本領平平的人吧!天下本領高強的人看到我這樣的人都被您重用,那么,他們肯定會不顧路途遙遠,前來投奔您的。”燕昭王立刻尊郭隗為老師,并替他造了一幢華麗住宅。消息一傳開,樂毅、鄒衍、劇辛等有才能的人,紛紛從魏、齊、趙等國來到燕國,為燕昭王效力。燕昭王很高興,都委以重任,開關備至;無論誰家有婚喪娶等事,他都親自過問。就這樣,他與百姓同事安樂,共度苦難二十八年,終于把燕國治理得國富民強,受到舉國上下的一致擁戴。
同甘共苦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同甘共苦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草偃風從 | |
石枯松老 | 金·丘處機《水龍吟·道運》詞:“海移山變,石枯松老?!?/td> |
將計就計 | 元 李文蔚《張子房圯橋進履》:“將計就計,不好則說是好。” |
堂堂一表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十七回:“爹娘生下灑家,堂堂一表,凜凜一軀,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,終不成只這般休了!” |
一塌糊涂 | 清 曾樸《孽?;ā罚骸芭c其顧惜場面,硬充好漢,到臨了弄的一塌糊涂,還不如一老一實,揭破真情,自尋生路?!?/td> |
香草美人 | 漢·王逸《離騷序》:“《離騷》之文,依《詩》取興,引類譬諭,故善鳥、香草、以配忠貞,……靈修、美人,以譬于君?!?/td> |
陳言務去 | 唐 韓愈《答李翊書》:“惟陳言之務去,戛戛乎其難哉!” |
漏洞百出 | 姚雪垠《<歧路燈>序》:“我們從《歧路燈》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種世俗人物,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?!?/td> |
投石問路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12回:“此名為‘投石問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溝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實地,再沒有聽不出來的?!?/td> |
光前裕后 | 明 李贄《答耿司寇書》:“世人之所以光前裕后者,無時刻而不系念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