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能免俗的成語故事

拼音wèi néng miǎn sú
基本解釋沒能夠擺脫開自己不以為然的風俗習慣。
出處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任誕》:“未能免俗,聊復爾耳。”
未能免俗的典故
魏晉時期有七位名士,他們是嵇(jī)康、阮籍(ruǎn jí)、阮咸、山濤、向秀、王戎(róng)和劉劍。這七人常在嵇康家附近的一大片竹林里游玩飲酒,所以人稱竹林七賢。 這七賢在生活上都有一些怪脾氣:放任隨便,毫不注意儀容和身份。就拿其中的阮籍來說吧.他喝醉了酒就往地上一躺,也不管那地上干凈不干凈,往往好幾天不醒。他聽說步兵校尉衙門能夠釀造美酒,就請求到那里去任職,以便痛痛快快地喝酒。所以人們根據他的官街,也稱他阮步兵。阮咸是阮籍的侄子。叔侄也還都愛好音樂。際籍 既能彈琴又能唱歌,阮咸琵琶彈得很好,又精通音律。他特別喜愛一種形似月琴的拔弦樂器,這種樂器據說是他發明的,所以后來被稱 為阮咸,簡稱阮。 阮氏家族住在同一條街上。阮籍、阮咸叔侄倆在街的南面,阮氏其他兄弟住在街的北面。叔侄倆家境清貧,而街北面的阮氏兄弟卻大都是富貴人。但是,阮籍和阮咸并不因人窮而志短。 根據當地的習俗,每年七月六月,家家戶戶都要翻箱倒筐,把所有的衣物都拿出來曬一曬,以防止發霉蟲蛀。街北的那些阮氏兄弟富有,穿的是綾羅綢緞,因此曬出來的衣服光彩奪目,看得人們眼花繚亂。阮咸看到對面庭院里掛滿了衣服,便對叔叔說:我們也拿些衣服去曬曬吧! 可是,他倆找來找去找不到什么衣服可曬,就把一條粗布的牛鼻褲子用竹竿串起來,高高地掛在庭院中。鄰居見了,對阮咸說:你還是不曬算了,這樣的衣服曬出去太寒酸了! 阮咸回答說:這是一種習俗,我們也不能不這樣做呀!就讓它這樣曬吧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未能免俗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俯拾即是 | 唐 司空圖《二十四詩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諸鄰。” |
患難與共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越王為人長頸鳥喙,可與共患難,不可與共樂。” |
浪費筆墨 | 老舍《多鼠齋雜談》:“他便也只會忌妒,而一天到晚浪費筆墨,攻擊別人,且自鳴得意。” |
鬼爛神焦 | 唐 韓愈《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》:“截然高周燒四垣,神焦鬼爛無逃門。” |
寧為雞口,不為牛后 | 《戰國策·韓策一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異于牛后乎?” |
謙受益,滿招損 | 明·沈采《千金記·延訪》:“謙受益,滿招損。” |
有權有勢 | 明·馮夢龍《喻世明言》第22卷:“從來有權有勢的,多不得善終,都是如此。” |
飛檐走壁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26回:“這個人本來是一個飛檐走壁的賊。” |
見危致命 | 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罕》:“士見危致命,見得思義。” |
直搗黃龍 | 元 脫脫等《宋史 岳飛傳》:“飛大喜,語其下曰:‘今番直抵黃龍府,與諸君痛飲耳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