乘虛而入的成語故事

拼音chéng xū ér rù
基本解釋虛:空隙。指軍事上向對方沒有設施或兵力薄弱的地方進攻。也指趁著空虛或虛弱的地方侵入。也作“乘間而入”。
出處宋 張君房《去芨七筌》第120回:“將至所居,自后垣乘虛而入,徑及庭中。”
乘虛而入的典故
公元817年,唐憲宗任命智勇雙全的大將李愬為唐河三州節(jié)度使進攻叛亂的淮西節(jié)度使的兒子吳元濟,先后收服降將丁士良、李佑、李忠義等人,然后乘虛而入趁敵沒有防備時進入蔡州,活捉了吳元濟,平息了叛亂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乘虛而入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天王老子 | 柳青《創(chuàng)業(yè)史》第一部第15章:“天王老子也擋不住改霞到生寶的草棚屋做媳婦去!” |
離經辨志 | 《禮記·學記》:“一年視離經辨志,三年視敬業(yè)樂群,五年視博習親師,七年視論學取友,謂之小成。” |
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 | 《詩經·小雅·常棣》:“兄弟鬩于墻,外御其侮。” |
想望豐采 | 《明史·馮琦傳》:“數陳讜論,中外想望豐采,帝亦深眷倚。” |
壓歲錢 | 清·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兩府男婦小廝丫鬟亦按差役上中下行禮畢,散押歲錢、荷包、金銀錁,擺上合歡宴來。” |
野沒遺賢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0卷:“那爺爺圣武神文,英明仁孝,真?zhèn)€朝無幸位,野沒遺賢。” |
通都大邑 | 唐 韓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強之間,而不知為備。” |
東扶西倒 | 宋 楊萬里《過南蕩》詩:“笑殺槿籬能耐事,東扶西倒野酴醿。” |
語短情長 | 袁鷹《悲歡·深深的懷念》:“‘人民,真是太偉大了!’這句語短情長的衷心贊嘆,我想,是足以代表所有長征戰(zhàn)士的心意的。” |
生死有命 | 晉·葛洪《抱樸子·對俗》:“生死有命,修短素定,非彼藥物,所能損益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