偷雞盜狗的成語故事

拼音tōu jī dào gǒu
基本解釋見“偷雞摸狗”。
出處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6回:“每日卻自和西門慶在樓上任意取樂,卻不比先前在王婆房里,只是偷雞盜狗之歡,如今家中又沒人礙眼,任意停眠整宿。”
偷雞盜狗的典故
西門慶竄通王婆勾引潘金蓮,被鄆哥看破,武大郎親自捉奸,被西門慶一腳踢倒。王婆指使潘金蓮用砒霜藥死武大郎,并一把火燒了尸體。用不著像偷雞盜狗般的偷情,于是明目張膽地同居起來,結果被武松回來殺死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偷雞盜狗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殘花敗柳 | 元 白樸《墻頭馬上》第三折:“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,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,指望生則同衾,死則共穴。” |
夸大其詞 | 《宋史 王祖道傳》:“蔡京開邊,祖道欲乘時徼富貴,誘王江酋、楊晟免等使納士,夸大其辭。” |
白費心機 | 清·唐蕓洲《七劍十三俠》第142回:“我只落得白費心機,徒然失身于人,也不能遂我之愿。” |
靡所底止 | 《詩經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轉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 |
患難與共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越王為人長頸鳥喙,可與共患難,不可與共樂。” |
男女授受不親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離婁上》:“男女授受不親,禮也。” |
遺形藏志 | 漢·嚴遵《道德指歸論·上德不德》:“遺形藏志,與道相得。” |
掉以輕心 | 唐 柳宗元《答韋中立論師道書》:“故吾每為文章,未嘗敢以輕心掉之。” |
疙里疙瘩 | 清·郭小亭《濟公全傳》第五回:“滋著一臉的泥,破僧衣,短袖缺領,腰系絲絳,疙里疙瘩,光著兩只腳,拖一雙破草鞋。” |
敏而好學 | 《論語·公冶長》:“子曰:‘敏而好學,不恥下問,是以謂之文也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