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軫方遒的成語故事

拼音lái zhěn fāng qiú
基本解釋軫:古代車后的橫木;方:正;遒:有力。相繼而來的車子正有力地行進。比喻人事的相繼不斷。
出處南朝·宋·范曄《后漢書·左雄等傳論》:“往車雖折,而來軫方遒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來軫方遒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來軫方遒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反求諸己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發,發而不中,不怨勝己者,反求諸己而已矣。” |
不僧不俗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》:“倘一時沒眼色,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,豈不誤了終身?” |
繩鋸木斷 | 宋 羅大經《鶴林玉露》第十卷:“一日一錢,千日一千,繩鋸木斷,水滴石穿。” |
時易世變 | 晉 魯褒《錢神論》:“當今之急,何用清談?時易世變,古今異俗。” |
同心合力 | 《書·泰誓中》:“予有亂臣十人,同心同德。” |
進道若退 | 《老子》:“明道若昧,進道若退。” |
雄心壯志 | 宋 歐陽修《蘇才翁挽詩二首》:“柳岸撫柩送歸船,雄心壯志兩崢嶸,誰謂中年志不成。” |
一場空 |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40回:“枉費心機空費力,雪消春水一場空。” |
火燭銀花 | 宋 朱淑真《元夜》詩之三:“火燭銀花觸目紅,揭天鼓吹鬧東風。” |
拔苗助長 | 郭沫若《雄雞集 關于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》:“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,叫做‘拔苗助長’。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,反而枯槁了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