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衣般礴的成語故事

拼音jiě yī bān bó
基本解釋脫衣箕坐。指神閑意定,不拘形跡。后亦指行為隨便,不受拘束。
出處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田子方》:“公使人視之,則解衣般礴,蠃。君曰:‘可矣,是真畫者也。’”
解衣般礴的典故
戰國時期,宋元君準備畫圖畫,眾史官都來拜見與在一旁伺候筆墨紙硯,一半在外邊候著。有一個史官后才來,悠悠閑閑跟在外邊,只作揖而不站立。宋元君派人去看他,見他解開衣服盤坐在地上,上身裸露。宋元君說這樣才是真正的畫家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解衣般礴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海內存知已,天涯若比鄰 | 唐·王勃《杜少府之任蜀州》:“與君離別意;同是宦游人。海內存知己;天涯若比鄰?!?/td> |
薪貴于桂 | 西漢·劉向《戰國策·楚策三》:“楚國之食貴于玉,薪貴于桂,謁者難得無如鬼,王難見如天帝,令臣食玉炊桂,因鬼見帝。” |
噓寒問暖 | 冰心《關于女人 我最尊敬體貼她們》:“孩子們安靜聽話,太太笑臉相迎,噓寒問暖。” |
取長補短 | 《孟子 滕文公上》:“今滕絕長補短,將五十里也,猶可以為善國?!?/td> |
多謀善慮 | 清·李漁《凰求鳳·畫策》:“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,何不替我籌度一番,行了這個方便也好。” |
德容言功 | 語出《禮記·昏義》。見“德言容功”。 |
鴻鵠將至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使奕秋誨二人奕,其一人專心致志,惟奕秋之為聽。一人雖聽之,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,思援弓繳而射之,雖與之俱學,弗若之矣?!?/td> |
極重不反 | 清·陳確《答張考夫書》:“今《大學》之為圣經,已成極重不反之勢。” |
不得而知 | 唐 韓愈《爭臣論》:“故雖諫且議,使人不得而知焉。” |
之死靡二 | 《宋史·忠義傳一》:“若敵王所愾,勇往無前,或銜命出疆,或授職守土,或寓官閑居,感激赴義,雖所處不同,論其捐軀徇節,之死靡二,則皆為忠義之上者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