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墻重仞的成語故事

拼音gōng qiáng chóng rèn
基本解釋宮:宮殿;重:多;仞:古代長度單位,周時為八尺,漢時為七尺。比喻學問淵博,不可企及。
出處春秋·魯·孔丘《論語·子張》:“譬之宮墻……夫子之墻數(shù)仞,不得其門而入。”
宮墻重仞的典故
春秋時期,叔孫武叔語大夫在朝廷上夸耀子貢比孔子要賢明,子服景伯將此事告訴子貢。子貢聽說后,哈哈大笑道:“人的才能可以用宮墻的高低打比方,端木賜的墻只有肩膀高,孔子的墻有千尺高,而且還找不到門,我們都不如他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宮墻重仞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皆大歡喜 | 《金剛經(jīng) 應(yīng)化非真分》:“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” |
迷而不反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魏志 鐘會傳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發(fā),玉石皆碎。” |
全科人兒 | |
畏縮不前 | 宋 魏泰《東軒筆錄》第七卷:“唐子方始彈張堯佐,與諫官皆上疏。及彈文公,,則吳奎畏縮不前,當時謂拽動陣腳。” |
響答影隨 |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117卷:“由是論之,罪福報應(yīng),猶響答影隨,不差毫末。” |
夸大其詞 | 《宋史 王祖道傳》:“蔡京開邊,祖道欲乘時徼富貴,誘王江酋、楊晟免等使納士,夸大其辭。” |
堂堂一表 | 明·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十七回:“爹娘生下灑家,堂堂一表,凜凜一軀,自小學成十八般武藝在身,終不成只這般休了!” |
刻骨銘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銘刻心骨。” |
牛口之下 | 《史記·商君列傳》:“夫五羖大夫,荊之鄙人也。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,行而無資,自粥于秦客,被褐食牛。期年,繆公知之,舉之牛口之下,而加之百姓之上,秦國莫敢望焉。”《呂氏春秋·舉難》等又載有寧戚飯牛得到齊桓公賞識的事。 |
簡明扼要 | 毛澤東《黨委會的工作方法》:“講話、演說、寫文章和寫決議案,都應(yīng)當簡明扼要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