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賢相厄的成語故事

拼音liǎng xián xiāng è
基本解釋厄:迫害。指兩個有才德的人相互迫害。
出處西漢·司馬遷《史記·季布欒布列傳》:“高祖急,顧丁公曰:‘兩賢豈相厄哉!’于是丁公引兵而還,漢王遂解去。”
兩賢相厄的典故
楚漢相爭時期,漢王劉邦手下大將季布的母弟丁公是項羽手下的大將。丁公為項羽攻打處于困窘中的劉邦,把劉邦圍困在彭城西,短兵相接。劉邦急了,就與季布找到丁公,希望不要兩賢相厄。于是丁公帶兵退去,劉邦才得以解圍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兩賢相厄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從容不迫 | 魏蘭《<浙案紀略>原序》:“當其臨事之時,從容不迫,顏色不變,尤非庸常之輩所能及。” |
妖不勝德 | 《史記·殷本紀》:“臣聞妖不勝德。” |
隨行就市 | |
香銷玉沉 | 明·胡文煥《群音類選·玉盆記》:“他怨悠悠香銷玉沉,亂紛紛碎滴珠囊逬,我難主憑蕭蕭兩鬢星。” |
活蹦亂跳 | 曹禺《日出》第四幕:“我一定可以把小東西還是活蹦亂跳地找回來。” |
遺形藏志 | 漢·嚴遵《道德指歸論·上德不德》:“遺形藏志,與道相得。” |
喟然長嘆 | 《論語·子罕》:“顏淵喟然嘆曰:‘仰之彌高,鉆之彌堅。’” |
暴取豪奪 | 宋 蘇軾《策斷上》:“國用不足,則加賦于民,加賦而不已,則凡暴取豪奪之法,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。” |
性急口快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40回:“那何小姐性急口快,便道:‘娘這話也說得是,那么著,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,叫我妹子跟了他去。’” |
作亂犯上 | 清·黃世仲《洪秀全演義》第21回:“智者稱為伐罪吊民,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