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土不伏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uǐ tǔ bù fú
基本解釋水土:指地方,引申為自然環境。對于一個地方的氣候條件或飲食習慣不能適應。
出處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28卷:“大抵此癥,起于飲食失調,兼之水土不伏,食積于小腹之中,凝滯不消,遂至生熱,升至胸中,便覺饑餓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水土不伏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水土不伏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肝髓流野 | 《舊唐書·蕭瑀傳》:“上奔播六年,中原之人,與賊肝髓流野,得復宗廟,遺老殘民聞輿馬音,流涕相歡。” |
堅強不屈 | 荀況《荀子 法行》:“堅剛而不屈,義也。” |
吸血鬼 | |
信及豚魚 | 《周易 中孚》:“豚魚吉。信及豚魚也。” |
紫陌紅塵 | 唐·劉禹錫《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,戲贈看花諸君子》詩:“紫陌紅塵拂面來,無人不道看花回。玄都觀里桃千樹,盡是劉郎去后栽。” |
謙受益,滿招損 | 明·沈采《千金記·延訪》:“謙受益,滿招損。” |
大樹將軍 | 《后漢書·馮異傳》:“諸將軍并坐論功,異常獨屏樹下,軍中號曰‘大樹將軍’。” |
推三阻四 | 元 無名氏《鴛鴦被》第一折:“非是我推三、推三阻四;這事情應難、應難造次。” |
流離顛沛 | 宋 洪邁《容齋續筆 杜老不忘君》:“前輩謂杜少陵當流離顛沛之際,一飯未嘗忘君。” |
大失所望 | 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記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