薏苡明珠的成語故事

拼音yì yǐ míng zhū
基本解釋薏苡:多年生草本植物,果實可供食用釀酒,并入藥。薏米被進讒的人說成了明珠。比喻被人誣蔑,蒙受冤屈。
出處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馬援傳》:“南方薏苡實大。援欲以為種,軍還,載之一車。……及卒后,有上書譖之者,以為前所載還,皆明珠文犀。”
薏苡明珠的典故
東漢初年大將馬援率軍遠征越南,在交趾采了很多薏苡果子,該果子可以強身健體,抵抗瘴氣的侵襲,形狀像夜明珠一樣。馬援采了很多準備回家種。回朝途中馬援病故。梁松趁機誣陷他貪污大量珍珠,馬援夫人將薏苡獻上才保住馬援的封號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薏苡明珠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幫倒忙 |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94章:“無形中,你們是幫倒忙,往我馬之悅這邊兒趕人哪!” |
多才多藝 | 《尚書 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藝,能事鬼神。” |
翻箱倒柜 | 明 馮夢龍《警世通言》:“翻箱倒籠,滿屋尋一個遍,那有些影兒。” |
勢力之交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張耳陳余傳贊》:“勢力之交,古人羞之。” |
舉世混濁 | 戰國楚·屈原《離騷》:“世混濁而不分兮。” |
丑聲遠播 | 《宋書·盧陵孝獻王義真傳》:“咸陽之酷,丑聲遠播。” |
爭先恐后 | 明 屠勛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》:“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。” |
庖丁解牛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養生主》:“庖丁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觸……” |
知其不可而為之 |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路宿于石門。晨門曰:‘奚自?’子路曰:‘自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?’” |
暴取豪奪 | 宋 蘇軾《策斷上》:“國用不足,則加賦于民,加賦而不已,則凡暴取豪奪之法,不得不施于今之世矣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