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簞漿壺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í dān jiāng hú
基本解釋為歡迎所擁護的軍隊,用簞盛飯,用壺盛水,進行犒勞。語本《孟子 梁惠王下》:“簞食壺漿,以迎王師。”
出處語出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:“簞食壺漿,以迎王師。”
食簞漿壺的典故
戰國時期燕國相國子之暴政,大將子被、太子平率兵討伐,國內大亂。齊宣王趁機出兵攻打燕國并控制大部分領土,燕國老百姓用簞送吃的,用壺裝喝的歡迎齊軍,齊宣王想侵吞了燕國咨詢孟子,孟子說:“你會讓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的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食簞漿壺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筋疲力竭 | 唐 元稹《有酒》詩:“精衛銜蘆塞海溢,枯魚噴沫救池燔。筋疲力竭波更大,鰭焦甲裂身已干。” |
又紅又專 | 鄧小平《在全國科學大會開幕式上的講話》:“絕大多數科學技術人員熱愛黨、熱愛社會主義,努力同工農兵相結合,滿腔熱情地對待自己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,作出了成績……就整個說來,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自己的又紅又專的科學技術隊伍。” |
難以置信 | 馬克·吐溫《競選州長》:“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面,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。” |
自強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” |
銷聲匿跡 | 宋 孫光憲《北夢瑣言》第11卷:“然畏穎川知之,遂旅游資中郡,銷聲斂跡,惟恐人知。” |
年少無知 |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二卷:“口尚乳臭,謂世人年少無知;三折其肱,謂醫士老成諳練。” |
平淡無奇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9回:“聽起安老爺這幾句話,說得也平淡無奇。” |
投石問路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12回:“此名為‘投石問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溝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實地,再沒有聽不出來的。” |
仁義道德 | 唐·韓愈《原道》:“后之人,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,孰從而聽之。” |
唯物主義 | 毛澤東《在省市自治區黨委書記會議上的講話》:“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斗爭,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