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硯磨穿的成語故事

拼音tiě yàn mó chuān
基本解釋鐵鑄的硯臺被磨穿。形容立志不移,持久不懈。
出處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一本第一折“[混江龍]向《詩》《書》經(jīng)傳,蠹魚似不出費鉆研。將棘圍守暖,把鐵硯磨穿。”
鐵硯磨穿的典故
五代時期,桑維翰一心想考取進(jìn)士,第一次因主考官迷信,桑與喪同音而沒錄取,第二次他寫《日出扶桑賦》大贊扶桑,結(jié)果還沒錄取。朋友勸他想別的法子做官,他定制一塊鐵硯,說只有磨穿它后才會想別的辦法去做官。最終還是考取了進(jìn)士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鐵硯磨穿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清·張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櫛沐甚凈。” |
旁敲側(cè)擊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(xiàn)狀》第20回:“只不過不應(yīng)該這樣旁敲側(cè)擊,應(yīng)該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。” |
因材施教 | 《論語 為政》子游問孝、子夏問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頤曰:“子游能養(yǎng)而或失于敬,子夏能直義而或少溫潤之色,各因其材之高下與其所失而告之,故不同也。” |
輪扁斫輪 | 《莊子·天道》:“桓公讀書于堂上,輪扁斫輪于堂下。” |
安內(nèi)攘外 | 漢 張仲景《傷寒論 太陽病上》:“甘草甘平,有安內(nèi)攘外之能。” |
懸而未決 | 孫中山《救國之急務(wù)》:“已將一切問題決定,惟有如何處置國會一層,懸而未決。” |
反求諸己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發(fā),發(fā)而不中,不怨勝己者,反求諸己而已矣。” |
說雨談云 | 元·湯式《賞花時·送友人觀光》套曲:“弄柳拈花手倦抬,說雨談云口倦開,須發(fā)已斑白,風(fēng)流頓改。” |
回光反照 | 元 楊暹《劉行首》第三折:“陽臺霧鎖,楚岫云遮,棄死歸生,回光返照。” |
杜絕言路 | 《后漢書·袁紹傳》:“操欲迷奪時明,杜絕言路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