脅肩諂笑的成語故事

拼音xié jiān chǎn xiào
基本解釋聳起雙肩;做出諂媚的笑容。形容巴結奉承別人的丑態。脅肩:聳肩;形容恭敬的樣子。
出處先秦 孟軻《孟子 滕文公下》:“脅肩諂笑,病于夏畦。”
脅肩諂笑的典故
公孫丑一天問孟子,古代一些士子并不主動去謁見諸侯,是什么道理。孟子回答道:古代的人,如果自己不是諸侯的臣子,就不去謁見。歷史上曾發生過這樣兩件事:魏文侯去看段干木,段干木卻跳墻躲起來了;魯穆公去看泄柳,泄柳緊關大門堅決不見。他們都做得過分了,要是逼迫要見,還是可以相見的。陽貨想讓孔子來見他,又擔心這樣做失禮。但當時有這樣的習俗:大夫對士子有賞賜,如果此人不在家,不得親自拜謝,事后必須親自登門答謝大夫。因此,陽貨便打聽那天孔子外出不在家時,給他送去一個火腿。而孔子,對陽貨并無好感,根本不想見他。于是他也采取陽貨的辦法,打聽陽貨外出不在家時,到陽貨家回謝。當時,如若陽貨不搞小動作,先去看孔子,孔子豈能不見他?曾子說過這樣的話:“脅肩諂笑,簡直比夏天在菜園種菜還感到累和難受。”子路也曾說道:“觀點不同的人在一起談話,臉上還要顯露出羞愧的神色,我是難以理解的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脅肩諂笑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度外之人 | 《三國志·魏志·楊阜傳》:“曹公有雄才遠略,決機無疑,法一而兵精,能用度外之人,所任各盡其力,必能濟大事者也。” |
連綿不絕 | 明·朱國禎《涌幢小品·神惠記》:“往余再喪妻,四喪子,復喪妹,最后喪母,連綿不絕。哭泣悲傷,五衷菀結。” |
燈蛾撲火 | 明 施耐庵《水滸傳》第27回:“這賊配軍卻不是作死,倒來戲弄老娘!正是燈蛾撲火,惹焰燒身。” |
泥牛入海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潭州龍山和尚》:“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,直至如今無消息。” |
響答影隨 |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117卷:“由是論之,罪福報應,猶響答影隨,不差毫末。” |
空穴來風 | 戰國 楚 宋玉《風賦》:“臣聞于師:‘枳句來巢,空穴來風。’” |
天之驕子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匈奴傳上》:“南有大漢,北有強胡。胡者,天之驕子也。” |
算盡錙銖 | 清·昭梿《嘯亭雜錄·吳利府》:“嘗牟利于主算者,主算者算盡錙銖,其父猶以為未足。” |
知其不可而為之 |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路宿于石門。晨門曰:‘奚自?’子路曰:‘自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?’” |
喔咿儒睨 | 戰國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栗斯,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