掩面失色的成語故事

拼音yǎn miàn shī sè
基本解釋掩:遮蓋。遮著臉不敢看,臉因驚恐而變色。
出處明·羅貫中《三國演義》第75回:“用刀刮骨,悉悉有聲。帳上帳下見者,皆掩面失色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掩面失色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掩面失色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隨行就市 | |
自暴自棄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離婁上》:“自暴者,不可與有言也;自棄者,不可與有為也。” |
不驕不躁 | 毛澤東《中共中央關于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》:“只要同志們對于軍事政策(行動和作戰)和團結人民的政策,不犯大錯誤,謙虛謹慎,不驕不躁,是完全有辦法的。” |
有膽有識 | 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十回:“金羽妹子,絕世聰明,有膽有識,今年也是七歲,可憐有才無命。” |
存而不議 | 唐·獨孤及《仙掌銘并序》:“后代揭厲于玄蹤者,聆其風而駭之,或謂詼詭不經,存而不議。” |
高步闊視 | 清·袁枚《新齊諧·冷秋江》:“果見一丈夫魋肩昂背,高步闊視,持大扇擊手作拍板,口唱《大江東》,于于然來。群鬼盡散。” |
三長兩短 | 明 羅貫中《三遂平妖傳》:“萬一些后再有三長兩短,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。” |
聊以自慰 | 漢 張衡《鴻賦序》:“余五十之年,忽焉已至,永言身事,慨然其多緒,乃為之賦,聊以自慰。” |
罪上加罪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:“見今縣里告下忤逆,如今又打死小四,罪上加罪。” |
煢煢孑立 | 晉 李密《陳情表》:“外無期功強近之親,內無應門五尺之童。煢煢孑立,形影相吊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