駭人聽聞的成語故事

拼音hài rén tīng wén
基本解釋駭:驚嚇;震驚。指使人聽了非常吃驚。
出處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答詹師書》:“浙中近年怪論百出,駭人聽聞,壞人心術。”
駭人聽聞的典故
隋煬帝楊廣時,著作郎(官名)王劭常用一些荒誕言論取悅皇帝。他曾謊報說:有人抓了一只烏龜,它的腹部有“天下楊興”四個字,預示著楊家江山興旺長久。當皇后死時,王劭又說:皇后原是菩薩轉生,她現在只是回到天上去……他這些“駭人視聽”的奇談怪論雖然遭到有識之士的鄙棄,卻得到楊廣的歡心。這樣,王劭在著作郎的位置上坐了將近二十年。“駭人視聽”現寫為“駭人聽聞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駭人聽聞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輕歌曼舞 | 《群音類選 玉如意記 賞月登仙》:“助人間才子佳人興,輕歌慢舞,任星移斗橫。” |
心有余而力不足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里仁》:“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?我未見力不足者,蓋有之矣,我未之見也。” |
剛正不阿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一員官》:“濟南同知吳公,剛正不阿。” |
從俗浮沉 | 漢 司馬遷《報任少卿書》:“故且從俗浮沉,與時俯仰,以通其狂感。 |
鐵郭金城 | 清·馮桂芬《公啟曾協揆》:“大軍一至,朽珠枯木亦助聲威;大軍不至,則鐵郭金城將淪灰燼。” |
舊地重游 | 郭沫若《洪波曲》第一章:“廣州,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,我是住過三個多月的,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舊地重游了。” |
喟然長嘆 | 《論語·子罕》:“顏淵喟然嘆曰:‘仰之彌高,鉆之彌堅。’” |
安于現狀 | 王朝聞《論鳳姐》第11章:“這樣的夢境,與我那不安于現狀又不能改變現狀的生活實際有關。” |
連編累牘 | 清 魏子安《花月痕》第三回:“雖終日兀坐車中,不發一語,其實連編累牘也寫不了他胸中情緒。” |
行不顧言 | 戰國·鄒·孟軻《孟子·盡心下》:“言不顧行,行不顧言,則曰:古之人,古之人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