竊簪之臣的成語故事

拼音qiè zān zhī chén
基本解釋簪:簪子。比喻擁有一種微末技能可以排除危難的人。
出處漢·王充《論衡·逢遇》:“亦有以遇者,竊簪之臣,雞鳴之客是也。”
竊簪之臣的典故
春秋時期,一次齊國軍隊進攻楚國,楚國有位善于偷盜的人,他連續偷走了齊軍將領的枕頭、發簪之類的東西。楚軍將領派人一一送還齊軍,齊軍將領非常吃驚,害怕那偷盜的人暗中殺了自己,就帶領軍隊撤退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竊簪之臣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斗雞走狗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袁盎晁錯列傳》:“袁盎病免居家,與閭里浮沉,相隨行,斗雞走狗。” |
金屋藏嬌 | 清 黃小配《廿載繁華夢》第23回:“當時佘老五戀著雁翎,周庸祐也戀著雁翎,各有金屋藏嬌之意。” |
為民請命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淮陰侯列傳》:“因民之欲,西向為百姓請命,則天下風走而響應矣,孰敢不聽!” |
苦盡甘來 | 元 關漢卿《蝴蝶夢》第四折:“受徹了牢獄災,今日個苦盡甘來。” |
夸大其詞 | 《宋史 王祖道傳》:“蔡京開邊,祖道欲乘時徼富貴,誘王江酋、楊晟免等使納士,夸大其辭。” |
經緯天下 | 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普施明法,經緯天下,永為儀則。” |
官僚主義 | 毛澤東《必須注意經濟工作》:“第二,動員群眾的方式,不應該是官僚主義的。” |
大失所望 | 漢 司馬遷《史記 高祖本記》:“秦人大失望。” |
敲詐勒索 | 曲波《林海雪原》:“專門糾察庫侖比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,為非作歹,敲詐勒索,無惡不作。” |
夷為平地 | 孫犁《我的綠色書》:“為了方便,把假山、小河,夷為平地,抹上洋灰,使它寸草不生,成了停車場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