豐干饒舌的成語故事

拼音fēng gān ráo shé
基本解釋豐干:也作封干,唐代僧人名;饒舌:多嘴。不愛說話的人也會多嘴。
出處《宋高僧傳》第19卷:“二僧笑道:‘豐干饒舌。’”
豐干饒舌的典故
唐代僧人豐干原來在天臺山國清寺常干舂米等雜活,有人問話,只答“隨時”二字,不說別的。后來行化到京城。閭丘胤要到臺州作太守,就問臺州有何賢達?豐干要他到任記住去拜謁文殊。閭丘胤到任后去國清寺,見到寒山、拾得,二僧笑道:豐干饒舌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豐干饒舌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落落大方 |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69回:“杜雍卻不推辭,將通身換了,更覺落落大方。” |
音信杳無 | 明·吾邱瑞《運甓記·剪發延賓》:“盼前程音信杳無。” |
訓練有素 | 清 趙翼《廿二史札記》:“兵尚書張鏊請以列顯為指揮僉事,專訓練。顯亦為當時名將,所至有功,故知訓練有素。” |
撥云見日 | 元 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二折:“我投至的見了爺爺,就是撥云見日,昏鏡重磨。” |
首身分離 | 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頤,首身分離。” |
將功補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過,要之將來。” |
年少無知 |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二卷:“口尚乳臭,謂世人年少無知;三折其肱,謂醫士老成諳練。” |
通都大邑 | 唐 韓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強之間,而不知為備。” |
神采奕奕 | 明 沈德符《野獲編 玩具》:“細視良久,則筆意透出絹外,神采奕奕。” |
過而能改 | 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過矣,將改之。稽首而曰:‘人誰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