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武之地的成語故事

拼音yòng wǔ zhī dì
基本解釋形容地形險要;利于作戰的地方。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機會。
出處《晉書 姚襄載記》:“洛陽雖小,山河四塞,亦是用武之地。”
用武之地的典故
公元208年,曹操率大軍南征荊州,劉琮投降曹操,劉備不忍心拿下荊州就只好去東吳聯合孫權。諸葛亮在柴桑勸說孫權,說劉備考慮同劉表的關系才落得英雄無用武之地。他希望孫權能夠與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曹操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用武之地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高蹈遠舉 | 宋·王琳《野客叢書·穆生鄒陽》:“穆生高蹈遠舉,意蓋有在,逆知異日必不能免,非知幾疇克爾哉。” |
床上安床 | 南朝 陳 姚最《續畫品 毛棱》:“善于布置,略不煩草。若比方諸父,則床上安床。” |
憂喜交集 | |
鍥而不舍 | 先秦 荀況《荀子 勸學》:“鍥而舍之,朽木不折;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。” |
狐死首丘 | 戰國 楚 屈原《九章 哀郢》:“鳥飛反故鄉兮,狐死必首丘。” |
算無遺策 | 《晉書 桓玄傳》:“自謂經略指授,算無遺策。” |
因噎廢食 | 漢 劉向《說苑》:“一噎之故,絕谷不食。” |
室徒四壁 | 《魏書·陽固傳》:“居官清潔,家無余財,終歿之日,室徒四壁,無以供喪,親故為其棺斂焉。” |
本末倒置 | 金 無名氏《綏德州新學記》:“而牧之者當奉教化宣之于民……然非知治之番,則亦未嘗不本末倒置。” |
骨肉之親 | 閩劇《釵頭鳳》:“千不念萬不念要念舅父,伊和娘親姐弟骨肉之親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