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發制人的成語故事

拼音xiān fā zhì rén
基本解釋發:開始行動;制:制服。指爭取主動;先動手來制服對方?,F泛指先下手爭取主動。
出處東漢 班固《漢書 項籍傳》:“先發制人,后發制于人?!?/p>
秦朝未年,為了反抗暴政,各地人民紛紛起義。其中又以陳勝和吳廣率領的百姓起義聲勢浩大。當時有個叫殷通的會稽郡守也想趁機推翻秦朝,所以就請來當時在吳國避難的項梁和項羽叔侄倆人共商大事。 項梁和項羽在當地廣結了許多知名人士和有才智的人,加上兩人本身熟悉兵法,因此很受當地百姓的敬仰。項梁對殷通說:“現在各地義軍紛紛起義,所以現在正是消滅秦國的最好機會,當然先起義發動的人就可以得到先機,我們應該早點起義才是?!表椓嚎闯鲆笸ㄐ愿衲懬?,難成大事,于是就叫項羽把他殺死,并收服了他的部下。另一方面,他又不斷征集人馬,壯大軍隊,并且打出滅秦的旗號。而項羽就是后來歷史上赫赫有名的“西楚霸王”
先發制人的典故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先發制人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后繼有人 | 艾蕪《鞍鋼呵,我回來了》:“這是后繼有人,令人喜悅不止?!?/td> |
逆道亂常 | 唐 李公佐《謝小娥傳》:“如小娥足以儆天下逆道亂常之心,足以觀天下貞夫孝婦之節也?!?/td> |
是非口舌 | 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·滕大尹鬼斷家私》:“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,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,反為干凈,省了許多是非口舌?!?/td> |
新仇舊恨 | 唐 韓偓《三月》:“新愁舊恨真無奈,須就鄰家甕底眠?!?/td> |
人面獸心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匈奴傳贊》:“夷狄之人貪而好利,披發左衽,人面獸心?!?/td> |
勢力之交 | 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張耳陳余傳贊》:“勢力之交,古人羞之?!?/td> |
眾喣山動 | 明 李東陽《余肅敏公傳》:“役未及興,而眾喣山動?!?/td> |
直截了當 | 清 李汝珍《鏡花緣》:“紫芝妹妹嘴雖利害,好在心口如一,直截了當,倒是一個極爽快的?!?/td> |
曉以大義 | 吳玉章《從甲午戰爭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憶》第十四篇:“林時爽誤信其中頗有黨人,合欲曉以大義。” |
材輕德薄 | 宋 朱熹《論臧否所部守臣狀》:“熹委是材輕德薄,不足取信,豈復更敢臧否人物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