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變?nèi)f化的成語故事

拼音qiān biàn wàn huà
基本解釋形容變化非常多;沒有窮盡。
出處先秦 莊周《莊子 田子方》:“獨有一丈夫,儒服而立乎公門。公即召而問以國事,千變?nèi)f化而不窮。”
千變?nèi)f化的典故
據(jù)傳說,周穆王有八匹駿馬,日行千里,深受寵愛。他非常喜歡游玩,曾經(jīng)接受西王母的邀請,參加過瑤池盛會。
一天,周穆王從昆山返回合山,途中聽說有個叫偃師的人,手藝精巧,制作的動物能叫會跑。他有些不大相信,立即召見偃師,問:“聽說你能造出各種精巧的玩意,拿出一件,讓我看看。”
第二天,偃師帶上木頭雕成的假人拜見穆王。穆王看這些假人的五官齊全,眉毛胡子像真人一模一樣,覺得很吃驚。
穆王問偃師:“你雕的這些人都能動嗎?
偃師說:“不但能動,而且能唱歌,跳舞。就像真人一樣。”
穆王說:“讓他們表演起來,我看比真人差多少。”
偃師用鼓聲指揮木頭人開始動作。木頭人按著鼓聲的節(jié)奏,別開陣勢,進行攻守,但見木頭人手執(zhí)刀槍劍棍攻殺、防守,進退有序,一會排成一字長蛇陣,忽然又變成十面埋伏,繼而化作九宮八封陣、六花陣、七星陣、八門陣,陣勢千變?nèi)f化,把穆王看得眼花繚亂,非常高興。他覺得如此新奇的玩意不讓妃子欣賞一番,實在有些遺憾,于是命令宮女請妃子一同觀看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千變?nèi)f化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易放難收 | 宋·朱熹《答鞏仲至》:“所謂修辭立誠以居業(yè)者,欲吾之謹夫所發(fā)以致其實,而尤先于言語之易放難收也。” |
剛正不阿 | 清 蒲松齡《聊齋志異 一員官》:“濟南同知吳公,剛正不阿。” |
掉舌鼓唇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79回:“妝女的呈嬌獻媚,令人消魂;耍丑的掉舌鼓唇,令人捧腹。” |
門當戶對 | 宋 張端義《貴耳集》中卷:“個樣村僧,豈是尋常種草?要得門當戶對,還他景勝人奇。” |
說雨談云 | 元·湯式《賞花時·送友人觀光》套曲:“弄柳拈花手倦抬,說雨談云口倦開,須發(fā)已斑白,風流頓改。” |
綽有余裕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我無官守,我無言責也,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?” |
刻骨銘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銘刻心骨。” |
進本退末 | 西漢 桓寬《鹽鐵論 本議》:“愿罷鹽鐵酒榷均輸,所以進本退末,廣利農(nóng)業(yè)便也。” |
胸有成竹 | 宋 蘇軾《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》:“故畫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 |
天昏地暗 | 唐 韓愈《龍移》:“天昏地黑蛟龍移,雷驚電激雄雌隨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