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誓旦旦的成語故事

拼音xìn shì dàn dàn
基本解釋誓言說的誠懇可信。信誓:表示真誠的誓言;旦旦:明白確實的樣子。
出處《詩經 衛風 氓》:“總角之宴,言笑晏宴,信誓旦旦,不思其反。”
信誓旦旦的典故
春秋時期,衛國淇水邊住著一個被丈夫遺棄的女子,他年輕天真漂亮。一個奸詐男子看中她,甜言蜜語向她求婚,信誓旦旦地表示要與她白頭偕老。秋后,他們結為夫妻。丈夫違背先前的諾言,占有她的財物,并無情地拋棄了她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信誓旦旦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舍安就危 | 宋·蘇舜欽《上范希文書》:“延州逼近賊鋒,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,雖古人不逮也。” |
龍飛鳳舞 | 宋 蘇軾《表忠觀碑》:“天目之山,苕水出焉,龍飛鳳舞,萃于臨安。” |
上氣不接下氣 |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七回:“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,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。” |
夸大其詞 | 《宋史 王祖道傳》:“蔡京開邊,祖道欲乘時徼富貴,誘王江酋、楊晟免等使納士,夸大其辭。” |
旦夕之間 | 漢·無名氏《焦仲卿妻》:“蒲葦一時紉,便作旦夕間。” |
多才多藝 | 《尚書 金滕》:“予仁若考,能多材多藝,能事鬼神。” |
不二法門 | 《維摩詰經 入不二法門品》:“如我意者,于一切法無言無說,無示無識,離諸問答,是為入不二法門。” |
斗方名士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九回:“那一班斗方名士,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,天天弄些詩去登報,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。” |
綽有余裕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我無官守,我無言責也,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?” |
顧后瞻前 | 《封神演義》第五三回:“你往我來,遭著兵刃命隨傾;顧后瞻前,錯了心神身不保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