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山再起的成語故事

拼音dōng shān zài qǐ
基本解釋東晉時謝安退職后曾在會稽東山隱居(今浙江上虞縣);后來又出任要職。現以此比喻隱退后再度任職或失勢后又重新得勢。
出處唐 杜甫《暮秋……呈蘇渙侍御》:“無數將軍西第成,早作丞相東山起。”
東山再起的典故
公元383年八月,苻堅親自帶領八十七萬大軍從長安出發。向南的大路上,煙塵滾 滾,步兵、騎兵,再加上車輛、馬匹、輜重,隊伍浩浩蕩蕩,差不多拉了千把里長。
過了一個月,苻堅主力到達項城(在今河南沈丘南),益州的水軍也沿江順流東下,黃河北邊來的人馬也到了彭城(今江蘇徐州市),從東到西一萬多里長的戰線上,前秦水陸兩路進軍,向江南逼近。
這個消息傳到建康,晉孝武帝和京城的文武官員都著了慌。晉朝軍民都不愿讓江南陷落在前秦手里,大家都盼望宰相謝安拿主意。
謝安是陳郡陽夏(今河南太康)人,出身士族,年青的時候,跟王羲之是好朋友,經常在會稽東山游覽山水,吟詩談文。他在當時的士大夫階層中名望很大,大家都認為他是個挺有才干的人。但是他寧愿隱居在東山,不愿做官。有人推舉他做官,他上任一個多月,就不想干了。當時在士大夫中間流傳著一句話:“謝安不出來做官,叫百姓怎么辦?”
到了四十多歲的時候,他才重新出來做官。因為謝安長期隱居在東山,所以后來把他重新出來做官這樣的事稱為“東山再起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東山再起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抱頭鼠竄 | 宋 蘇軾《代侯公說項羽辭》:“夫陸賈,天下之辯士,吾前日遣之,智窮辭屈,抱頭鼠竄,顛狽而歸,僅以身免。” |
全科人兒 | |
不折不扣 | 茅盾《子夜 一》:“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窺戶的生活簡直是不折不扣的墳墓生活!” |
節用裕民 | 荀況《荀子 富國》:“足國之道,節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 |
超俗絕世 | 漢·趙壹《非草書》:“夫杜崔張之,皆有超俗絕世之才,博學余暇游手于斯。” |
殺手锏 | 艾煊《大江風雷》第四部:“他認為這是最后最厲害的殺手锏,這兩句話拋出去,可以使楊大新理屈詞窮,啞口無言。” |
見多識廣 | 明 馮夢龍《古今小說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》:“還是大家寶眷,見多識廣,比男子漢眼力,到勝十倍。” |
盲人說象 | 元 黃溍《書袁通甫詩后》:“吾儕碌碌,從俗浮沉,與先生相去遠甚,而欲強加評品,正如盲人說象。” |
回光反照 | 元 楊暹《劉行首》第三折:“陽臺霧鎖,楚岫云遮,棄死歸生,回光返照。” |
明知故問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:“見他這番光景,明知故問道:‘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