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石問路的成語故事

拼音tóu shí wèn lù
基本解釋原指夜間潛入某處前,先投以石子,看看有無反應,借以探測情況。后用以比喻進行試探。
出處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12回:“此名為‘投石問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溝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實地,再沒有聽不出來的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投石問路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投石問路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個人主義 | 毛澤東《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》:“這是小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表現。” |
空空蕩蕩 | 浩然《艷陽天》第121章:“屋子里空空蕩蕩,冷冷清清。” |
響答影隨 | 宋·張君房《云笈七簽》第117卷:“由是論之,罪福報應,猶響答影隨,不差毫末。” |
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學記》:“是故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強也。” |
春風風人 | 漢 劉向《說苑 貴德》:“管仲上車曰:‘嗟茲乎,我窮必矣!吾不能以春風風人,吾不能以夏雨雨人,吾窮必矣。’” |
年少無知 | 明·程登吉《幼學瓊林》第二卷:“口尚乳臭,謂世人年少無知;三折其肱,謂醫士老成諳練。” |
口快心直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云姑娘,你如今長大了,越發心直嘴快了。” |
閉關自守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莽傳》:“閉門自守,又坐鄰伍鑄錢挾銅,奸吏因以愁民。” |
角巾素服 | |
一哄而起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:“地方上百姓動了公憤,一哄而起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