彈丸之地的成語故事

拼音dàn wán zhī dì
基本解釋像彈子一樣大的一塊地方。形容地盤非常狹小。(彈丸:彈弓射擊用的彈子)。
出處西漢 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 趙策三》:“此彈丸之地,猶不予也,令秦來年復(fù)攻王,得無割其內(nèi)而媾乎?”
彈丸之地的典故
戰(zhàn)國時期,秦國出兵大敗趙軍,秦國要趙國割六座城池講和。趙王向曾經(jīng)擔(dān)任秦國丞相的趙人樓緩請教,樓緩認(rèn)為還是割地求和吧。謀士虞卿則認(rèn)為秦軍疲憊不宜再攻就不能割地。樓緩認(rèn)為給了這六座彈丸之地可以換取來年的和平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彈丸之地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干凈利落 | 趙樹理《李家莊的變遷》:“不是老人家,誰能做這樣干凈利落?” |
直言賈禍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五年》:“子好直言,必及于難。” |
眼空一世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1卷:“腹飽萬言,眼空一世。” |
鑒影度形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02回:“這三人將籃子內(nèi)物件,一齊擺出仔細(xì)瞧看,或者寸紙,或者只字,鑒影度形,一概俱無,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(nèi)。” |
河魚腹疾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魚腹疾,奈何?” |
目不忍見 | 《廣東軍務(wù)記》:“真為目不忍見。” |
作亂犯上 | 清·黃世仲《洪秀全演義》第21回:“智者稱為伐罪吊民,愚者即指為作亂犯上。” |
望而生畏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堯曰》:“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視,儼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” |
罪上加罪 | 明·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第17卷:“見今縣里告下忤逆,如今又打死小四,罪上加罪。” |
斗水活鱗 | 語出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周昨來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顧視車轍中,有鮒魚焉。周問之曰:‘鮒魚來!子何為者邪?’對曰:‘我,東海之波臣也。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