強做解人的成語故事

拼音qiǎng zuò jiě rén
基本解釋強:勉強;解人:能夠理解和通達(dá)其中意趣的人。指不明真意而亂發(fā)議論的人。
強做解人的典故
東晉時期,謝安年輕時對戰(zhàn)國時期趙國公孫龍著的《白馬論》不能理解,就去向金紫光祿大夫阮裕請教。阮裕寫了一篇解說《白馬論》的文章交給謝安。謝安對他的解說文更加看不明白,又去請教他。阮裕自嘆道自己是強做解人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強做解人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醋海翻波 | |
心灰意懶 | 元 喬吉《玉交枝 閑適》曲:“不是我心灰意懶,怎陪伴愚眉肉眼?” |
老實巴交 | 徐光耀《平原烈火》:“一個一個心慈面善,全是老實巴交的。” |
百川歸海 | 西漢 劉安《淮南子 氾論訓(xùn)》:“百川異源,而皆歸于海;百家殊業(yè)而皆務(wù)于治。” |
發(fā)綜指示 | 《史記·蕭相國世家》:“夫獵,追殺獸兔者狗也,而發(fā)蹤指示獸處者人也。” |
靡所底止 | 《詩經(jīng)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轉(zhuǎn)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 |
鼠憑社貴 | 南朝 梁 沈約《恩幸傳論》:“曾不知鼠憑社貴,狐藉虎威,外無逼主之嫌。” |
鑒影度形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02回:“這三人將籃子內(nèi)物件,一齊擺出仔細(xì)瞧看,或者寸紙,或者只字,鑒影度形,一概俱無,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(nèi)。” |
物腐蟲生 | 宋 蘇軾《范增論》:“物必先腐也,而后蟲生之;人必先疑也,而后讒入之。” |
自強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