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食其果的成語故事

拼音zì shí qí guǒ
基本解釋自己吃自己種下的惡果。形容自己做壞事;自己受害。
出處茅盾《〈呼蘭河傳〉序》:“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。
自食其果的典故
宋朝時期,有位大官名叫丘浚的人去拜訪一位和尚,但和尚看見丘浚的打扮不像是做官的人,于是對他不理不睬,態度非常不禮貌。這個時候,來了位高級軍官的兒子,那位和尚看他穿著打扮非常氣派,便立刻滿臉笑容、必恭必敬地走上前招待。丘浚看到這一切很生氣,等到那個軍官的兒子離開后,憤怒地問和尚說:“你為甚么對我這樣不客氣,而對他又那么好呢?”
和尚口才很好,說:“你誤解了!我表面上對他客氣,但內心未必對他客氣;而內心對他客氣的,就沒必要表面客氣。”
這時丘浚手中剛好有支拐杖,一怒之下,向和尚的頭上打去,說道:“按照你的邏輯,打你就是愛你,不打你就是恨你,那么我只好打你了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自食其果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加官進爵 | 明 周楫《西湖二集》:“征聘吳與弼進京,加官進爵,將隆以伊傅之禮。” |
恨鐵不成鋼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第96回:“只為寶玉不上進,所以時常恨他,也不過是‘恨鐵不成鋼’的意思。” |
不可勝舉 | 明 方孝孺《答俞景文》:“古之傳世者雖不可勝舉。” |
失敗是成功之母 | 毛澤東《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》:“經驗對于干部是必需的,失敗是成功之母。” |
不二法門 | 《維摩詰經 入不二法門品》:“如我意者,于一切法無言無說,無示無識,離諸問答,是為入不二法門。” |
反求諸己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發,發而不中,不怨勝己者,反求諸己而已矣。” |
富貴不淫,威武不屈 | 清·方亨咸《邵村雜記·武風子傳》:“其有道者歟?不然,何富貴不淫,威武不屈耶?” |
心里有鬼 | 莫應豐《將軍吟》第28章:“你這個小子,心里有鬼,不甘心。” |
口快心直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云姑娘,你如今長大了,越發心直嘴快了。” |
拋磚引玉 | 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:“時有一僧便出,禮拜,師曰:‘比來拋磚引玉,卻引得個墜子。’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