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而能改的成語故事

拼音guò ér néng gǎi
基本解釋有了錯誤就能改正。
出處《左傳·宣公二年》:“吾知所過矣,將改之?;锥唬骸苏l無過,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?!?/p>
暫未找到成語過而能改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過而能改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旁若無人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刺客列傳》:“高漸離擊筑,荊柯和而歌于市中,相樂也,已而相泣,旁若無人者。” |
出師無名 | 《新唐書·東夷傳·高麗》:“莫離支殺君,虐用其下如檴阱,怨痛溢道,我出師無名哉?” |
日日夜夜 | 洪深《青龍潭》第二幕:“這里,劉秀三日日夜夜的車水,車的暈倒在水車上?!?/td> |
存而不議 | 唐·獨孤及《仙掌銘并序》:“后代揭厲于玄蹤者,聆其風而駭之,或謂詼詭不經,存而不議。” |
將功補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過,要之將來?!?/td> |
目不轉睛 | 晉 楊泉《物理論》:“子義燃燭危坐通曉,目不轉睛,膝不移處?!?/td> |
下臨無地 | 唐·王勃《滕王閣序》:“飛閣流丹,下臨無地。” |
止于至善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大學》:“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 |
供不應求 | 《茅盾選集 長春南關行》:“現在接受了南方六個單位的訂貨單,每天生產一至二噸,供不應求?!?/td> |
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 | 西漢 戴圣《禮記 中庸》:“凡事豫則立,不豫則廢?!?/td>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