郝隆曬書的成語故事

拼音hǎo lóng shài shū
基本解釋指人腹中裝書,很有學問。
出處南朝·宋·劉義慶《世說新語·排調》:“郝隆七月七日日中仰臥,人問其故,答曰:‘我曬書。’”
郝隆曬書的典故
西晉時期,大司馬桓溫手下的參軍郝隆飽學多才,沒有得到重用。他辭去參軍的職務回故鄉隱居。每年的七月七日當地有曬衣服的風俗,家貧的郝隆解開衣扣袒胸露腹曬太陽,人們問他何故?他傲然地回答道自己在曬書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郝隆曬書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不動聲色 | 宋 歐陽修《相州晝錦堂記》:“垂紳正笏,不動聲色,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,可謂社稷之臣矣。” |
地地道道 | 柳青《創業史》第一部第29章:“這是地地道道的高增福——不聲不響,心里打著主意。” |
書通二酉 | 語出《太平御覽》卷四九引南朝·宋·盛弘之《荊州記》:“小酉山上石穴中有書千卷,相傳秦人于此而學,因留之。” |
床上安床 | 南朝 陳 姚最《續畫品 毛棱》:“善于布置,略不煩草。若比方諸父,則床上安床。” |
干干脆脆 | 曹禺《雷雨》序:“魯大海自然要個硬性的人來演,口齒舉動不要拖泥帶水,干干脆脆地做下去。” |
緣慳分淺 | 明·西湖漁隱主人《歡喜冤家》第22回:“緣慳分淺,不獲再睹豐儀。” |
蠢蠢欲動 | 南朝 宋 劉敬叔《異苑 句容水脈》:“掘得一黑物,無有首尾,形如數百斛舡,長數十丈,蠢蠢而動。” |
滿山遍野 | 杜鵬程《保衛延安》第二章:“他坐鎮延安,用紅藍鉛筆在地圖上亂畫,我們就滿山遍野亂竄!” |
烏合之眾 | 管仲《管子》:“烏合之眾,初雖有歡,后必相吐,雖善不親也。” |
夜深人靜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深夜人靜,為何叩門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