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馬放牛的成語故事

拼音guī mǎ fàng niú
基本解釋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。比喻戰爭結束,不再用兵。
出處《尚書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
歸馬放牛的典故
商朝末年,商紂王荒淫無度,百姓怨聲載道。周武王率領大軍把商都包圍起來,商紂王登上鹿臺放火自殺。周武王建立周朝,定都鎬京,讓士兵回家從事農業生產,把征用的牛馬全部退還,讓全國老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歸馬放牛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心灰意懶 | 元 喬吉《玉交枝 閑適》曲:“不是我心灰意懶,怎陪伴愚眉肉眼?” |
大名鼎鼎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4回:“你一到京打聽人家,像他這樣大名鼎鼎,還怕有不曉得的。” |
殘花敗柳 | 元 白樸《墻頭馬上》第三折:“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,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,指望生則同衾,死則共穴。” |
隔靴搔癢 | 宋 釋普濟《五燈會元 康山契穩禪師》:“曰:‘恁么則識性無根去也?’師曰:‘隔靴搔癢。’” |
揮霍無度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02回:“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,不敢交與他。” |
說一不二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40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還有個東閃西挪,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卻是從來說一不二。” |
天昏地暗 | 唐 韓愈《龍移》:“天昏地黑蛟龍移,雷驚電激雄雌隨。” |
人心歸向 | 《晉書·熊遠傳》:“人心所歸,惟道與義。” |
以身試法 | 東漢 班固《漢書 王尊傳》:“明慎所職,毋以身試法。” |
取而代之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羽本紀》:“秦始皇帝游會稽,渡浙江,梁與籍俱觀。籍曰:‘彼可取而代也。’” |